萨都剌
【注释】 1.佥事:官名,唐、宋时为管理盐铁等事之官。明清时称布政使司参议。王君实:人名。 2.扬州:今属江苏。东阁:指扬州的东阁书院。梅花盛开,雪压枝头。 3.竹西:扬州旧地名,以竹影婆娑而著名。此处泛指扬州城。题诗:写诗留念。 4.平沙路:指经过平沙铺的长路,此指淮河岸边。后土祠:指祭祀地神的土地庙。 5.胜览:美景。佳句,好文章。远人知:远方的人知道。 【赏析】
秋夜京口 铁瓮城头刻漏迟,凉霜如雪扑帘飞。 雁声到地梦回枕,月色满船人捣衣。 塞北将军犹索战,江南游子苦思归。 呼鹰腰箭纵围猎,苜蓿秋深马正肥。 解析: 1. “铁瓮城头刻漏迟”,这句话描述的是夜晚时分,京城的城门上,铁制的瓮门被关闭,而城墙上的计时器却已经停止工作了。这里的“刻漏”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时间仪器,通过滴水来计算时间。而“迟”表示这个仪器已经停止工作了。 2. “凉霜如雪扑帘飞”
【注释】 1)春蒐:指春日狩猎。 2)紫凤箫:用紫色羽毛装饰的箫。 3)赭黄袍:帝王所穿的黄色龙袍。 4)仗前虎将千斤斧:指手持大斧的武官。仗前,即在皇帝面前。 5)架上鹰儿五色绦:指挂在墙上的鹰。 6)猎士开弓黄犬疾:射箭的猎人。开弓:拉满弓。 7)宫官击鼓紫驼高:指敲着鼓的官员。 8)中书令:古代的一种官职。 9)七宝雕盘看绿毛:指用七种宝物雕刻的盘子里放着绿色的毛茸茸的东西。 【赏析】
《题刘涣中司空隐居图》是元代诗人萨都剌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一幅充满隐逸气息的画面,以下是对该诗句的逐词释义: 1. 放光山下结茅庐:描述了在山脚下建造了一座简陋的茅草屋,这个描述传递出一种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 2. 光照山人夜读书:描绘了夜晚,山居之人依然坚持学习的场景,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3. 童子抱琴随白鹤:童子模仿老者的行为,抱着古琴模仿着白鹤的飞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京口鹤林寺的怀念之情。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寄京口鹤林寺长老了即休 白头不出城南寺,枯坐蒲团笑客忙。 过暑葛衣浑破碎,逢秋竹院愈荒凉。 空山云湿龙归钵,古屋松低鹤在床。 遥忆题诗旧游处,夜深东壁月苍苍。 注释: - 寄:写给某人的信或诗。 - 京口鹤林寺: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座寺庙。 - 长老了即休:指的是寺庙中的一位名叫长老的人,即“老和尚”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洞口龙眠紫气多,登临聊和《采芝歌》。 - 洞口龙眠指洞口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紫气通常代表吉祥的气息。 - 登临聊和《采芝歌》是作者在洞口龙眠时所写,可能表达了对洞中美景或传说的兴趣。 2. 烂柯仙子何年去,鞭石神人此地过。 - 烂柯仙子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女,她曾留下一棵神奇的烂柯树,据说仙人会用它的枝条制作乐器。 - 鞭石神人是指古代神话中的神仙们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鉴赏与评价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方向,如: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等。然后浏览诗歌内容,理解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后回归文本,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一般要围绕意象、炼字、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展开。“丞相出猎”,这是汉武大帝刘彻的典故,汉武帝曾以狩猎为名,大张旗鼓地巡游四方,炫耀皇威。“将军一战山河定”
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 1. 紫翠云中出雨堂: 描述了崇禧寺的景色,紫翠色和云雾相交织,仿佛是雨中的殿堂。 2. 老僧挥泪忆先皇: 表达了老僧人对逝去皇帝的怀念之情。 3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解答此题时,先要理解诗意、把握思想内容,然后分析精彩句段和艺术手法,最后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表达。 “番阳山人春拥门”,首句即点明自己的身份,是“番阳山人”。“番阳”是古州名,今属江西,诗人自称“番阳山人”,足见他的自负。“春拥门”指春天来了,诗人也到了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他怀着欣喜之情来到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满怀希望地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注】紫髯,紫色的胡须。黑头公,指唐宰相姚崇,其面有黑子。鸣珂,指马铃声,古代官吏出行时用金饰装饰的马络头。黄阁,唐代尚书省在中书省南,称黄门侍郎为黄阁。剖竹,指封官授职。紫泥封,指用紫色泥密封的诏书。将,给。文章润,指润色文章。霜寒翠袖倚芙蓉,指秋日芙蓉花盛开,霜气寒冷,宫女依傍着花枝。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一位参政的颂扬。首联写这位参政的相貌和官职;颔联写他在皇帝跟前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