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光山下结茅庐,光照山人夜读书。
童子抱琴随白鹤,邻翁看竹借篮舆。
门前秋叶从风扫,屋后春田带雨锄。
自笑天涯倦游客,十年未有一廛居。

《题刘涣中司空隐居图》是元代诗人萨都剌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一幅充满隐逸气息的画面,以下是对该诗句的逐词释义:

  1. 放光山下结茅庐:描述了在山脚下建造了一座简陋的茅草屋,这个描述传递出一种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

  2. 光照山人夜读书:描绘了夜晚,山居之人依然坚持学习的场景,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3. 童子抱琴随白鹤:童子模仿老者的行为,抱着古琴模仿着白鹤的飞翔,这一画面充满了童趣和禅意。

  4. 邻翁看竹借蓝舆:邻翁通过观看翠绿的竹子,借用篮车来观赏,展现了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

  5. 门前秋叶从风扫:门前的落叶被风吹过,清扫干净,这个细节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生活环境。

  6. 屋后春田带雨锄:屋后的土地在春雨中耕作,暗示了辛勤劳动的生活状态。

  7. 自笑天涯倦游客:诗人自嘲为一名厌倦了官场生活的游客,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结合上述内容,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和表达。它反映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和心灵自由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逃避。通过这样的艺术创作,萨都剌成功地传达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

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也提供了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启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反思,这首诗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