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
题李遵道画竹木图 萨都剌艺术与人生哲思 1. 诗意解析 - 风流未识生前面:描绘诗人对生活理解尚浅 - 翰墨空遗死后名:表现诗人追求名利终无所成 2. 意象解读 - 凤尾拂云秋有影:象征高洁品格 - 龙头出水夜无声:表达隐逸志向 3. 情感表达 - 清节江南梦:怀念故乡之情 - 万里灵槎海上行:追求自由之志 4. 文化背景 - 古代文人书画审美 - 萨都剌绘画特色 5. 赏析与评价 -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笑辞天上九鼎贵,来种江东二顷田。 - 笑辞天:意指对身居高位的不屑一顾,笑傲江湖之意。 - 九鼎:古代传说中的传国之宝,象征权力和尊贵。 - 来种:种植。 - 江东:古地名,位于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处指诗人隐居之地。 - 二顷田:古田地面积单位,约等于现代的60亩。 2. 屈指已无元老在,全身惟有国公贤。 - 屈指:用手指计算时间或数量。 - 元老
【注释】 扬子江头:指南京长江之边。木叶:指树叶,秋天叶子变黄后随风飘落。“风”字暗含了季节的更迭。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归兴:归心。白云:佛教语,比喻佛性或佛法。蓬莱水:蓬莱山中之水,传说中为仙人饮马之水。精舍:古时僧尼所居住的寺院。磬:一种乐器,形似棒槌而细长。磬声可传数里远。龙:《列仙传》载,龙王住在潭水中。“洗钵”句:意为僧人在寺中修行,钵中之水不因外界干扰而荡漾。 【赏析】
【注释】 景阳宫井:皇宫的井。杨花:指柳絮,亦称“杨花飞”。御林:皇家禁卫军。朝云:旧传为巫山神女所化之神。陈台:即长干桥,在今南京秦淮河北岸;相传是古代男女幽会之处,后成为诗人感怀爱情之所。露冷、寒雁:皆形容秋夜景色凄凉。白发词臣:指李白。多感慨:言自己对政治有所感伤。长歌:高歌。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四年(755)秋天。李白当时任江陵(今属湖北襄樊)县令,他刚被贬出京不久,心情十分郁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赠学古澹上人》。下面是对每一联的分析: 第一联:“瘦影相随九节筇,同袍无处觅行踪。” - 注释:九节筇,即筇竹,一种竹子,常用来制作拐杖,因其有九个节,故名。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与友人一同行走在山中,身影被竹杖勾勒出,形象而生动。"同袍"指同行之人,"无处觅行踪"表达了两人在深山中寻觅踪迹、难以找到对方的情形,增添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二联
【注释】 一官未厌马蹄遥:意指自己虽然已经身居高位,但仍然不满足于自己的地位,心中仍想着要继续为国效力。 要使南荒识凤毛:凤毛是凤凰的羽毛,这里用来比喻才华出众的人。要让南方的边远地区知道这个人的才华。 幕府红莲开白昼:指在朝廷中,像红莲一样的官员正在办公,而白天的阳光下,也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辕门碧草映青袍:辕门是指军营的大门,碧草指的是绿色的草地。青袍则是古代士兵的制服
绝代风华,江山犹在,人事已非。 倚遍阑干忆往年,南朝民物已萧然。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登楼时,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感叹着当年的繁华已经消失殆尽。南朝的百姓生活已经变得萧条,一切都已不同。 空遗故国山如画,依旧长江浪拍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尽管故国已经不复存在,但那美丽的山水仍然历历在目,江水依然拍打着天空,仿佛还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市井笙歌今渐少,御街灯火夜相连
【注释】 移梅:移植梅花。陇头人:指送梅的人,即梅的种植者。凿开东阁窗前地:把梅移植到东阁窗前的空地上。分得西湖雪里春:把梅移植到西湖边,让它在雪里开放。瘦影:形容梅花枝干瘦弱。新体态:指新长出的嫩枝叶。疏枝犹带旧精神:指梅树的枝干还保持原有的风姿和神韵。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梅,以写花为主,同时兼写与梅有关的人物、景色、氛围。全诗四句,第一句写梅,第二句写人,第三句写梅
次张举韵题皖山金氏绣野亭 南冠犹有旧风流,说看舒州处处幽。 最喜园林动花竹,不妨城郭带林丘。 一樽浊酒青山暮,三径晚香黄菊秋。 未识孤高金处士,杖藜应许约同游。 注释: 1. 次张举韵题皖山金氏绣野亭:这是一首题咏皖山金氏绣野亭的诗。次张指的是诗人自己,张举可能是某个人物或事件的名称,此处不详。题目中的“绣野亭”可能是作者游览的地方,也可能是他为这个地方所写。 2. 南冠犹有旧风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倦客重来忆去年,荒城斜日淡炊烟。 - "倦客":指旅途疲惫的客人。"重来":再次来到。"去年":指过去的一年。"荒城":荒凉的城池。"斜日":夕阳西下。"淡炊烟":淡淡的炊烟。整句的意思是:我这位旅途中的疲倦的客人再次回到了这里,看到了去年的景象。 2. 民居星散无官讼,里巷秋深尽水田。 - "民居星散":形容居民分散,房屋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