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头木叶风,上人归兴白云重。
净瓶满贮蓬莱水,客舫遥听精舍钟。
到家自笑门前鹤,洗钵不惊潭底龙。
珍重匡庐山畔路,逢人应问旧栽松。
【注释】
扬子江头:指南京长江之边。木叶:指树叶,秋天叶子变黄后随风飘落。“风”字暗含了季节的更迭。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归兴:归心。白云:佛教语,比喻佛性或佛法。蓬莱水:蓬莱山中之水,传说中为仙人饮马之水。精舍:古时僧尼所居住的寺院。磬:一种乐器,形似棒槌而细长。磬声可传数里远。龙:《列仙传》载,龙王住在潭水中。“洗钵”句:意为僧人在寺中修行,钵中之水不因外界干扰而荡漾。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僧人归庐山之作。前四句写送行者登舟离去的情景;末四句写僧人归山后的修行生活。诗中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高僧的祝愿及对其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扬子江头木叶风,上人归兴白云重”以自然景物起兴,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扬子江头,秋风萧瑟,落叶纷飞,一片萧索之景。诗人以“木叶风”三字勾勒出一幅秋风吹动树叶的图景,营造出一种深秋的寂寥感。此时,一位高僧正乘船离去,归心似箭,心境也随着那飘摇的落叶而变得沉重起来。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烘托出了送别场景的气氛。
颔联“净瓶满贮蓬莱水,客舫遥听精舍钟”紧承首联而来,描绘了送行者离开后的景色。诗人想象着高僧归山后的生活,他手持净瓶,装满了来自远方的仙水;他乘坐着客船,远远地听着寺院传来的钟声。蓬莱水、精舍钟,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意象,既体现了高僧归隐山林的清静生活,又寄托了诗人对于高僧归山后的祝福与期望。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高僧归隐后的生活之美好。
颈联“到家自笑门前鹤,洗钵不惊潭底龙”则进一步描绘了高僧归山后的修行生活。诗人想象着他回到庐山后,或许会嘲笑自己曾经门前的那只白鹤,因为它似乎过于矫情;或许还会清洗钵盂,却不会惊扰潭底的龙。这里的“自笑”、“不惊”等词语,都透露出高僧归山后的悠然自得和超然物外的心态。诗人通过这一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高僧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尾联“珍重匡庐山畔路,逢人应问旧栽松”则是诗人对高僧的祝愿与期许。诗人希望高僧在庐山畔的道路上行走时,能够小心谨慎,一路平安;同时,也希望他能在路上遇到行人时,能向他们询问庐山上的那棵老松树。这两句既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也是对高僧的一种鼓励与祝福。诗人希望高僧能够在归隐生活中,继续保持那份清净与宁静,同时也能在修行路上得到他人的支持与帮助。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高僧归隐山林的生活情景以及诗人对其的祝愿与期望。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典故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同时,诗歌中的关键词“扬子江头”、“木叶风”、“云重”、“精舍钟”、“门前鹤”、“洗钵”、“潭底龙”、“匡庐山畔路”、“逢人应问旧栽松”等,都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更加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