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开
``` 了身何似了心休,了得心兮身不愁。 若也身心俱了了,神仙何必更封侯。 诗句释义: 1. 了身何似了心休:这里的“了身”指的是身体的超脱,而“了心”则指心灵的自由或超然。整句表达了一种理想的状态,即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完全解脱和自在。 2. 了得心兮身不愁:这里“了得心”意味着心灵的满足和安宁,“身不愁”则表示身体不再有烦恼或担忧。整句进一步强调心灵的平静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3.
颂古四十八首其十二 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 这首诗是宋朝释慧开的一首颂古诗,以“颂古”为名,意指通过赞颂古人的言行来表达对真理和道德的理解。在这首诗中,释慧开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学道的人往往因为过于依赖以往的经验和传统教义,而无法真正认识到真正的真理和道德的本质。这种认识可能源自于对“神”的过度依赖或崇拜,而忽略了对“本来人”的追求。这种观点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注释:描绘不出的美景,画也画不出来,赞叹都比不上它的永恒。这原本的面目无处藏身,世界破碎的时候它依然不朽。 赏析:本诗赞美了自然和事物的本质与本质,以及它们所固有的不朽特性。在诗人眼中,世间万物都是永恒的,包括那些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事物。因此,即使面对世界的毁灭,这些不朽的事物仍会屹立不倒,展现出它们的永恒之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永恒不变的赞美之情
释义:不露出豪迈的风骨,还未开口就已分派。进步缓慢而口齿不清,可知你大为失措。 注释:颂古:指对古人的赞词;四十八首:古代诗文中,往往以四八句组成一首诗,故称“四十八首”;其二十四:这是第二四首。 赏析:全诗通过诗人与对方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对方的进步缓慢、口齿不清的不满和忧虑。诗人希望对方能够尽快进步,但又怕对方因此感到失措,所以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期望
``` 赵州若在,倒行此令。夺却刀子,南泉乞命。 注释:这是一首表达禅宗故事的诗。“赵州”是唐代高僧赵州从谂的别号,他曾经用一个谜语来考验弟子们的智慧:“如果你能说出我的法号,我就让你当众打你四十大板。”弟子们纷纷应诺,但赵州却说:“如果我说‘赵州去’,你们就该打我了。”这句话让弟子们恍然大悟,原来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的领悟。 译文:这首诗通过讲述赵州大师的一段禅宗故事
【注释】 1. 狮子:比喻强横。教儿迷子诀:教儿子怎样识别奸臣。迷子,指被蒙蔽的子弟。2. 拟前跳踯(zhí,跳跃):比喻在关键时刻能及时摆脱险境。3. 当头著(zhù,直上):即“当头直上”。4. 前箭犹轻后箭深:比喻前功未成,后面失败更惨重。5. 赏析一:全诗通过写“教儿”与“迷子”的故事,表现了对奸佞小人的厌恶之情。诗中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这些奸佞小人的丑恶嘴脸
【注释】: 颂古四十八首 其十六: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信修睦,七年视贤俊,八年视尊齿,九年观成献,十年观成所。” 会则事同一家,不会万别千差。 (会:通“汇”,汇集、聚集的意思;) 不会事同一家,会则万别千差。(:指不同的人或事物。 赏析: 此诗出自《礼记》一书,原意是说:一年学习要专心致志,三年学习要敬业乐群,五年学习要诚信和睦,七年学习要尊敬长者
注释:抬脚踏翻香水海,低头俯视四禅天。 一个浑身无处著,请续一句。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佛家境界、表现佛教禅宗思想的诗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于佛家修行精神的理解和领悟。诗中以“香水海”喻指佛教的广阔无边、深邃无尽;以“四禅天”喻指佛教中四种不同的修行境界;以“浑身无处著”形容修行者心无杂念,完全融入佛法之中。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精神的赞美和向往
首先释义:突出麻(一种植物)三斤,说亲的人与被说亲的人更加亲密。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译文:突出麻(一种植物)三斤,说亲的人与被说亲的人更加亲密。 来挑拨是非的人,就是制造是非的人。 赏析: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亲情的珍视和对挑拨离间行为的憎恶。诗人通过“突出麻三斤”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强调了亲情的珍贵和亲密无间。同时,诗人也借“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句话,批判了那些挑起争端、制造是非的人
注释:春天有各种各样的花朵,秋天有皎洁的月亮,夏天有宜人的凉风,冬天有洁白的雪花。 如果一个人没有闲心事缠身,那么他就能体会到人间的美好时光。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四季美景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通过对四季美景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美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点,即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