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开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 - 释义:只是因为分辨得过于清楚,反而导致结果的延迟。这里的“分明极”可能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问题的理解达到了极致,但这种极致的追求反而阻碍了事情的进展。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在追求明确和彻底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应过分追求细节,而是要把握主要矛盾,避免因小失大。 2. 早知灯是火
【注释】 颂古:即咏史诗。四十八首:指元稹《乐府古题引》中提及的四十八首拟作或创作的乐府诗,共四十首,每篇都有题目,其中第十七首为《铁枷》,内容为讽刺贪吏。 【译文】 铁锁没有孔,要人挑担子,累及儿孙不等闲。 要想撑门并拄户,更须赤脚上刀山。 【赏析】 此诗讽刺了那些贪婪如贼的官员,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损害百姓和子孙的利益。诗中“铁枷”一词暗喻了贪官污吏的罪恶
【注释】颂古:这里指咏史诗。 范丹:东汉人,贫居洛阳东城,种菜卖之,不与富人争利。后被荐为谏议大夫,他上书曰:“臣闻贫无谄富,贱莫恶贵。” 项羽:西楚霸王。 斗:斗争、争斗。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贫穷的人就像范丹一样,虽然生活贫困,但志向高远;虽然贫穷,但敢与富人斗争而不甘受辱。 首句“贫似范丹”点出诗的主题,即贫穷。第二句“气如项羽”写其精神风貌。范丹虽贫,却有志气,有骨气
【注释】 颂古:佛教语指诵佛经或赞颂佛祖、菩萨等。四十八首:唐道宣法师编《大唐西域记》中,将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分为四个时期,称为“四时八教”,其中“时”有四十年一周期,所以称为“四十八世”。这里以“四十八代”来泛指佛教在中国流传了很长时间。其五:第五首。 香严:即智俨,唐代诗人。真杜撰:真的虚构,指无稽之言。恶毒:极厉害的。无尽的:形容没有限度,无法计量。 哑却衲僧口:使和尚们说不出话来。衲僧
【诗句解释】 眼流星,机掣电。这句诗的意思是眼睛像流星一样快速移动,手指如闪电一般迅速行动。这里的“眼”和“机”都是形容速度之快的意思,而“流星”和“电”则是用来形容动作之迅速。 杀人刀,活人剑。这句诗的意思是这把刀可以杀死敌人,这把剑却可以救活他人。这里的“杀人刀”和“活人剑”都是比喻,分别指具有两种截然不同作用的武器。 【译文】 眼睛如流星般快速移动,手指如闪电般迅速行动。这把刀可以杀人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①机轮转处,达者犹迷。机轮:佛教语,指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迷:迷失。此句意为:因果报应的运转,有智慧的人也迷惑不解。机轮:佛教语,指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达者:指通达事理的人。迷:迷失。 ②四维上下,南北东西。四维:古代传说中用以表示空间方位的四个方向,即东、南、西、北。上下:指时间上的时间流逝和空间上的远近变化;南北东西:比喻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 【答案】 译文
【注释】 这首诗的译文是:懂得了文章的最初一句,便知道了末句。 末句和最初一句,不是同一句子。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道理,即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从事物的开始到结束,中间有无数的环节,这些环节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共同构成了事物的完整过程。只有掌握了这个规律,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处理问题。这首诗启示我们,做事要从整体上考虑,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忽视了根本原因
【注释】 辞世偈:指佛教中修行者对死亡的颂词。 虚空:佛教语,指一切法皆无自性,空而无体,故称“虚空”。 不生:指虚空是永恒存在的。 不灭:指虚空是没有形体的。 证得:指通过修行悟到真谛。 虚空不别:意谓通过修行而悟道,即达到“真空”的境界,这时的“虚空”已不同于常人所理解的虚无缥缈的“虚空”境界。 【译文】 世间万物都是从虚空而来,又归于虚空; 只有当人们证得虚空,才能看到虚空的本质。
注释: 禅宗,是中国古代佛教宗派之一,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的修行方式主要是禅定和参悟,不通过言语和文字来表达。 无门:禅宗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没有绝对的界限。因此,禅宗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道路,无需寻找外部的方法。 千差:形容事物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路:这里指通向真理的道路。 透得此关:意思是找到了通往真理的道路。 乾坤:天地,宇宙。这里指整个宇宙。
注释: - 颂古四十八首: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通常用来赞美历史人物或事件。 - 不落不昧(lù):意思是“明察秋毫”,形容人观察事物非常敏锐,能够发现细微之处的真相。 - 两采一赛:这里的“两采”可能指的是两种颜色或两种状态,而“一赛”则是一种比较或竞争的意思。整句话可能意味着通过比较和竞争来揭示事物的真相。 - 不昧不落:同样是一个成语,表示不遗漏任何细节,或者不放过任何微小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