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开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灵山大法王,末运希所遇。 - 关键词: 灵山、大法王、末运 - 注释: “灵山”通常指佛教中著名的五山之一,象征宗教圣地或精神家园。“大法王”在佛教中指的是佛陀。这里可能意味着某个宗教领袖或圣人的称号。"末运"通常指一个时代或周期的终结,此处可能暗示某种时代的结束或新的开始。 - 译文: 伟大的佛陀,末世的转轮圣王,是人们所期待的。 2. 声名遍天下,乾坤恣独步。 -
颂古四十八首 其三 俱胝钝置老天龙,利刃单提勘小童。 巨灵抬手无多子,分破华山千万重。 注释:俱胝是佛家语,意为“一切众生”。钝置是放下的意思。老天龙比喻年高德重之人。利刃单提,即锋利的刀剑。勘小童,指审问年轻无知的人。巨灵抬手,指举起巨力,如巨人之手。无多子,即没有多余的孩子。分破,意为分开、摧毁、打破。华山,指的是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千万重,形容重重山峦。赏析:此诗赞美了那些有德才、有才干
注释: 痴人面前,不可说梦。 胡子无须,惺惺添懵。 译文: 在傻子面前,不要说梦话; 长胡子的人,不必再装模作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一个道理。"痴人面前,不可说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那些愚蠢或者不懂事的人,不能向他们讲述一些不切实际或者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这些人可能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内容,甚至会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胡子无须,惺惺添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注释 拈起花来,尾巴已露:比喻抓住要害之处。 迦叶破颜,人天罔措:形容佛祖对弟子迦叶开示法门时的欢喜,连天上的仙人也无法措手。 赏析:此诗以“拈起”为题,意喻抓住问题的关键或要领,然后展开论述。而“尾巴已露”,则是说已经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无法回避。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把握问题关键、抓住要领的思考和追求
以下是对《偈颂八十五首》中“其八十五”的逐句翻译,以及相关的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1. 诗句翻译:名高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是碑。 - 词语解释:镌,刻;碑,指立在路边的纪念碑或墓碑。 - 译文:名声显赫,无需像雕刻在石头上那样被铭记,人们在路上行走时,他们的言行就像纪念碑一样。 2.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名声和行为的看法。认为名声并非长久之计,真正能够被人铭记的,是人们的言行举止
【注释】圆陀陀:形状圆滑。光烁烁:光华灿烂。蹈(duó):踩、踏。 圆滚滚的石头,光滑发亮。对明眼人来说,踩在上面却感觉不到。踩着它,却要另外去买草鞋去远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炎热的夏天走在山间小路上的情景。他脚下的石头光滑发亮,看似柔软,实则坚硬无比。对明眼人来说,踩在上面却感觉不到;而对盲人或者视力不佳的人来说,踩上去则会感受到它的存在。这就是所谓的“圆陀陀,光烁烁”。然而
狗子是佛教名词,指六贼之一,佛性即佛的本性,全提即是全部提起,正令即是正确的命令。 丧身失命,意思是说只有懂得了佛性,才能正确理解世界和人生,才能真正把握生死存亡的真谛
诗句解读 1. 三教圣人,同归一理。 译文注释:这里指的是儒、道、释三家的圣人,都追求同一个道理。 2. 理长则行,理短则止。 译文注释:当道理足够充分时,行为就会随之发生;当道理不足不足以支撑行动时,就应当停止。 3. 虚空无心,墙壁有耳。 译文注释:形容内心如虚空一般没有杂念,而外界的声音(墙壁)却能听到。 4. 不涉言诠,单提直指。 译文注释:不通过言辞来阐述道理
【注释】 针芥:比喻细微。 针芥相投:形容彼此意见相同,心意相通。 体用俱全:指佛家所说的“自性”是万法的根本,一切法都是从这个自性派生出来的,而这个自性本身又是空而无物的,所以说是“体用俱全”。 衲僧:即禅宗僧人。 衲僧门下:指禅宗僧人的寺院。 十万八千:形容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诗,它赞美了佛教禅宗的教义和实践,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僧人的崇敬之情。 第一句“针芥相投”
【注释】 烂:粗劣。头:比喻,指火种。一团:比喻,指火焰。急着眼:着急,着急的样子。莫:不要。颟顸:糊涂的样子。星在秤兮不在盘:星星在秤盘上,而火焰却在秤盘外。 【赏析】 此诗用比喻手法写火的形态和特点。首句“烂柴头”以喻火种,第二句“火一团”即喻火势,第三、四句用“急着眼”、“莫颟顸”来形容火的猛烈,最后一句用“星在秤兮不在盘”来比喻火苗和焰心,形象地描绘了火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