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鸾
鹧鸪天 · 壬申春夜梦中作五首 野径春来草放齐。碧云天晓乱莺啼。紫笙吹彻缑山上,清磬敲残鹫岭西。 红馥馥,绿萋萋。桃花杨柳共山蹊。遥看一抹烟云处,带雨春帆近日低。 注释: 野径:指野外的小道。 碧云天晓:形容天空湛蓝如碧玉,清晨的云雾缭绕。 乱莺啼:形容鸟儿在枝头鸣叫,声音杂乱。 紫笙吹彻:用紫色的笙乐声穿透整个山谷。 缑山上:传说中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南,是古代帝王狩猎的地方。
注释:雨后青山颜色更好,飞流瀑布欲侵阶。无边的药物草谁人认识,有意的山花等待我开放。 闲登眺,莫安排。啸吟歌咏自忘怀。飘飘似欲乘风去,去住瑶池白玉台。 赏析:这首词是南宋词人刘克庄在壬申年(公元1232年)春夜所作,共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词写春夜梦中所见景色,表达了词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之情。 “雨后青山色更佳。”意思是说雨后的青山比平时更美丽,更能引起人的喜爱。 “飞流瀑布欲侵阶
注释:柴门未上锁,翠绿的山色仿佛就要滴落下来;断岸上稀疏飘零着芦花,只有风声在寂静地吹拂。远处山峰和树木都笼罩在云雾之中,曲折的小路难以寻找。水面平静如镜,长松挺立,玉洞仙床近在咫尺。闲来时看尽了这山水画,心中悠然自得,真想化身为神仙飞入其中。 赏析:此诗是一首题画诗,描绘的是一幅水墨风景图。诗人以“柴扉”、“翠微”等词句勾勒出一幅幽静的山水画。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这首诗的原文是: 翠烟无意撩书幌。带芳草、侵云渐长。晚风初作落花声,九十将阑未赏。 南园路、风光暗想。听唤雨、鸣鸠两两。小池水皱萍漪绿,泛得红香惝惘。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读: - “翠烟无意撩书幌”:描述的是一幅静谧的画面,翠烟雾气无心地拂动着书卷,增添了一份雅致和宁静的氛围。 - “带芳草、侵云渐长”:描述了春草的生长状态,它轻轻地覆盖着地面,逐渐地伸向天空。 - “晚风初作落花声
【注释】 1、泪雨琼姿娇半吐:形容梨花的娇艳。 2、又一夜:一夜之后。 3、风摇鬟雾:风摇动着发髻上像雾一样的东西。鬟,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即环形发髻。 4、绣陌啼莺:绣有花纹的小路上,有黄莺在啼叫。 5、画梁归燕:画有彩绘的屋梁上,有燕子归来。 6、莫便催春去:别着急把春天送走。 7、脉脉柔情慵:脉脉含情而神情懒散。 8、玉容难赋:难以用文字来形容她的美貌。 9、黄昏:傍晚时分。 10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 杨柳弄柔黄:柳树开始变黄了,这是春季来临的标志。 - 缕缕纤长:细长的柳条随风摇曳,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 - 海棠风醉艳红妆:红色的海棠花仿佛被春风陶醉,艳丽如新娘的妆容。 - 译文:柳树开始泛黄,细长的枝条随风摇曳,红色的海棠花如同新娘般美丽。 - 关键词:杨柳、柔黄、缕缕纤长、海棠
【注释】 青女:指月亮。解:解除。添愁:增添忧愁。夜来:夜里。草际珠流:指露水像珍珠一样从草木间滴落下来。瀛洲: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三神山之一,在渤海中。 【赏析】 《浪淘沙·秋怀近作》是一首咏物词,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青女降枝头。已解添愁。”青女是指月,月亮降临到树枝上,已经解除了人们的忧愁,因为月亮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和安慰。 “暮蝉声咽冷箜篌
【解析】 这是一首写深秋景色的词,通过写菊花、斜径、竹篱以及明月等景象来表达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对生活情趣的向往。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含蓄而富有情致。 南柯子·九日 (宋)吴文英 日暖茱萸好,霜飞菡萏衰。碧云山外夕阳催。自有竹篱斜径、菊花开。 烟重迷疏柳,阴浓笼湿苔。画楼时送暗香来。且去待看明月、倒金杯。 注释: ①南柯子:词调名,又名“南柯同”。此调以晏殊《南柯子》为正体,双调五十五字
【注释】 处处:到处。蝉声咽柳亭:形容蝉鸣的声音在柳树下回荡,非常悦耳动听。隆隆:形容雷声。莲香:指荷花的香气。无风:指没有风。竹粉:指竹子的影子。疏帘小簟却银屏:指放下帘子,把竹席放在竹簟上。南熏:指南方暖和的气息。无行雨:这里用“行雨”表示下雨。啼鸠:即黄鹂鸟,这里泛指喜鹊。不耐听:指不喜欢听。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夏日里庭院中的各种景色,以及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所进行的活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词写春天的景色和感受,以海棠、流莺、杨柳、杜鹃、东风等为描写对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上片首两句写景。“影春日”是题目,点明季节,“海棠睡惹流莺恼”是第一句,写春景;“又是清明过了”点出节令,写春情。清明节时,正是海棠花盛开的季节(清明时节,天气渐暖,海棠花也开放)。而此时,海棠却像人一样地睡觉,惹得流莺啼叫不已。“柳絮随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