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
素腕撩金索,轻红约翠纱。 不如栏下水,终日见桃花。 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群玉的《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 其七》。下面是这首诗的解析: - 诗句释义: 1. 素腕撩金索:用白色的手腕轻轻地触碰金色的绳索。 2. 轻红约翠纱:轻轻勾勒出红色与翠绿色的纱衣。 3. 不如栏下水:不如栏杆下的流水,持续地欣赏桃花。 - 译文: 1. 她用白色的手腕触碰着金色的绳索,轻轻地描绘出美丽的线条。 2.
注释: - 题王侍御宅:题写在王侍御的住宅墙壁上。侍御,官职名,指王侍御。 - 门向沧江碧岫开:王家的门朝向沧江和碧绿的山峦展开。沧江,即长江。碧岫,即翠绿的山峰。 - 地多鸥鹭少尘埃:地面有很多鸥鸟和白鹭,却很少尘土。形容环境清新宜人,没有一点污染。 - 绿阴十里滩声里:长满绿植的树荫有十里之遥,在这声音中,是滩上的水声和竹叶沙沙的声音。 - 闲自王家看竹来:我悠闲自在地从王家门前走过
注释: 闻湘南从叔朝觐 - 听说我的南边堂兄即将来京城朝拜。 长沙地窄却回时,舟楫骎骎向凤池 - 长沙的地形狭窄,但即便如此,他仍会乘船返回京城。 为报湘川神女道,莫教云雨湿旌旗 - 这是为了告诉你湘川女神的路线,千万不要让雨水打湿了你的旗帜。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对堂兄朝见京城的祝福和关心。首句“闻湘南从叔朝觐”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堂兄即将来京城朝见。第二句“长沙地窄却回时
【注释】江上:江边。翠霭(ǎi):青翠的雾气。将:带走,驱遣。吴云:指吴地的云气,即长江以南一带的云气。暝不还:傍晚也不回家。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首联“江上层楼翠霭间,满帘春水满窗山”描写了江边太白楼的景色。颔联“青枫绿草将愁去,远入吴云暝不还”描绘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 第一龙宫女,相怜是阿谁。 好鱼输獭尽,白鹭镇长饥。 译文: 第一首《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中,诗人描绘了龙女与阿最的相遇,以及他们之间深深的怜爱。诗中写道:“第一龙宫女,相怜是阿谁。”这句表达了龙女对阿最深深的同情和怜爱。“好鱼输獭尽”,则描绘了阿最的处境,如同鱼儿一样被猎食者追捕得无路可逃,而“白鹭镇长饥”则形象地表达了阿最因无法得到爱情而陷入孤独和饥饿的状态。 赏析:
诗句解读 1 故物犹存事渺茫:这句表达了对过去事物的怀念,即使那些事物已经不复存在,但它们的存在和影响仍然清晰可见。 2. 把来忍见旧时香:这里“把来”可能是“拿来”的意思,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珍惜。“忍见”表示难以面对,可能是因为怀旧或伤感。“旧时香”则指的是过去美好的时光。 3. 拗连绮锦分奇样:描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其中包含了对过去的复杂感情,既有留恋也有不舍
欲摘不得摘,如看波上花。 若教亲玉树,情愿作蒹葭。 注释: - 欲摘不得摘:就像想要摘一朵在水波上的花,但却怎么也摘不到一样。 - 如看波上花:就好像看到了水面上的美丽花朵,但却无法触碰。 - 若教亲玉树:如果能够亲近那如同玉石般珍贵的树木。 - 情愿作蒹葭:宁愿做芦苇,也不愿做那高贵的树木。 赏析: 这首诗以“欲摘不得摘,如看波上花”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对美景却无法触及的遗憾与无奈
诗句原文: 不是求心印,都缘爱绿珠。 何须同泰寺,然后始为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群玉所作的《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中的第五首。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与佳人相遇的情景。诗中“不是求心印”表达了诗人并不追求心灵上的契合,而是单纯地因为喜爱对方而产生情感。“都缘爱绿珠”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这位佳人的深深喜爱是基于对她的美丽和特质的欣赏。
译文:我本是金界寺的客人,可以随意更改僧人的名字。我愿打扫琉璃地,烧香祈福度过一生。 - 注释: - 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其六:这是诗的主题,描述了一位在寺庙中唱歌的歌者。 - 既为金界客:意为我已经成为金界寺的客人。 - 任改净人名:意为可以随意更改僧人的名字。 - 愿扫琉璃地:意为希望打扫琉璃地(可能是指寺庙的院子或某个特定的地方)。 - 烧香过一生:意为烧香祈福度过一生
门路穿茶焙,房门映竹烟。 会须随鹿女,乞火到窗前。 注释:穿过了门前的小路,可以看见茶树排列成行。从门口看,竹叶的影子投射在门上。如果有机会,我会跟着鹿群去,请求他们给我一些火种,直到我来到你的窗前。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门路、茶焙和竹烟的小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让读者自己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