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
《早鸿》 木落波浪动,南飞闻夜鸿。 参差天汉雾,嘹唳月明风。 野水莲茎折,寒泥稻穗空。 无令一行侣,相失五湖中。 注释: - 木落:指树木凋零,秋天来临。 - 波浪动:指水面波纹荡漾。 - 夜鸿:指夜间飞行的大雁。 - 参差:指不整齐的样子。 - 天汉:天空,银河。 - 嘹唳:形容声音高亢激昂。 - 寒泥:冷湿的泥土。 - 五湖:《庄子·逍遥游》中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注释】 旅泊:客居他乡。 摇落江天里,飘零倚客舟。 在秋天萧瑟凄凉的江天之中,我漂泊无依。 短篇才遣闷,小酿不供愁。 只有短短的文章才能排解我心中的烦闷,而小小的美酒也不能缓解我的愁绪。 沙雨潮痕细,林风月影稠。 沙上的雨点和涨潮留下的痕迹都十分细小,树林中的风和月亮的影子都显得浓密。 书空闲度日,深拥破貂裘。 闲暇无事时,我就翻阅书籍以消磨时光,而当夜深人静时
注释: 半醉:指饮酒至微醺之境。处俗常如病:处在世俗之中就像生了疾病一样。看花亦似秋:观赏鲜花,也感觉如同秋天一般。若无时复酒:如果有一天不再喝酒了。宁遣镇长愁:宁愿让忧愁永远存在。渐觉身非我:渐渐觉得身体已经不是自己的了。都迷蝶与周:都迷失在蝴蝶和月亮之间。何烦五色药:何必去求五色的仙丹。尊下即丹丘:坐在尊前就是到了神仙的居所。赏析:这首诗以饮酒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感慨和思考
湖阔 楚色笼青草,秋风洗洞庭。 夕霏生水寺,初月尽云汀。 棹响来空阔,渔歌发杳冥。 欲浮阑下艇,一到斗牛星。 译文: 洞庭湖畔,楚地的绿草被秋风轻轻拂过;晚风吹过,湖面上泛起了薄雾,笼罩着水寺。初升的月亮映照在天空,照亮了整个湖面,仿佛是一片云海。 湖水荡漾,渔船的橹声在空旷的水面上回荡,渔民的歌声也随风飘荡,消失在远方。我站在岸边,望着那如画的风景,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喜爱。
长沙陪裴大夫登北楼 岩嶂随高步,琴尊奉胜游。 金风吹绿簟,湘水入朱楼。 朗抱云开月,高情鹤见秋。 登临多暇日,非为赋消忧。 注释: 1. 岩嶂随高步:指随着地势的升高,山峦和峭壁也越来越高。 2. 琴尊奉胜游:意为携带着琴和酒杯,享受胜景的乐趣。 3. 金风吹绿簟:金风指的是秋天的风,吹过绿色的竹席。 4. 湘水入朱楼:湘江的水流入了红色的楼阁。 5. 朗抱云开月
【注释】 行尽崎岖路:走尽了曲折险峻的山路。惊从汗漫游:惊讶地在山中汗流浃背地徜徉。青天豁眼快:形容登上高处,心情豁然开朗。碧海醒心秋:比喻登高使人心胸开阔,精神爽朗,像秋天一样清爽宜人。便欲寻河汉,因之犯斗牛:打算寻找银河和北斗七星。九霄身自致:指自己能够到达天上九重云霄。何必遇浮丘:用不着去找蓬莱山中的仙人。浮丘,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 赏析:
石潴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 译文: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注释: 1. 石潴:指石头堆积的地方,可能是山间的积水或湖沼等。 2. 古岸陶为器:古代的岸边用泥土和黏土制成器皿,这里的“陶”可能是指制作陶器的过程。 3. 高林尽一焚:形容森林被烧得只剩下最后一片树林。 4. 焰红湘浦口:火焰在湘江边燃烧
失鹤 瑶台烟雾外,一去不回心。 清海蓬壶远,秋风碧落深。 堕翎留片雪,雅操入孤琴。 岂是笼中物,云萝莫更寻。 注释: - 瑶台云雾缭绕,仙气缥缈,鹤影隐没其中,再也无法寻觅其踪迹。 - 清风拂过,蓬莱仙境之水波荡漾,仿佛在远方。 - 秋天的风,吹过碧绿的天际,带来深深的思念。 - 鹤身坠落,羽毛散落如片片雪花,凄凉而美丽。 - 鹤的优雅姿态如同孤独的古琴声,让人陶醉。 - 此鹤并非被囚之物
【注释】 《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五仙骑五羊,何代降兹乡。 涧有尧年韭,山馀禹日粮。 楼台笼海色,草树发天香。 浩啸波光里,浮溟兴甚长。 【赏析】 第一首:这首诗写的是在蒲涧寺后登临的三座岩石。诗中说:五仙骑着五只羊,何时才降临到这地方?涧里有尧年的韭菜,山上还有禹日的粮食。 第二首:诗中说:楼台掩映着海色,草木散发天香。 第三首:诗人站在大海边,面对大海波光,心情非常激动,感到自己的志向远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掌握。此题的考点是“理解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通假字、一般实词、特殊语法现象等”。理解诗句,理解内容是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些常用的古汉语知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词性活用现象,还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和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等。本题要求赏析诗歌,赏析诗句要从内容、手法技巧等方面去分析。 “不觉春物老,块然湖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