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柏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在游览通天岩时所作。通天岩位于中国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游通天岩阳行先隐处”: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通天岩这个地方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 “兰楫乱奔流,笋舆出幽徼”:这里描述了作者乘坐着兰花装饰的小舟在湍急的水流中行驶,以及竹制的轿子从幽深的地带驶出的情景。 - “涧路凌高寒,晴空恣雄眺”:这句诗描绘了作者站在涧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甘蕉环数抱,森绿浮轩楹:甘蕉(香蕉)有几圈大,绿色覆盖了整个轩窗。 - 苞固若义竹,耸矗连苍冥:香蕉的外壳坚固如同义竹,高大挺拔直插苍穹。 - 何来垂天翼,委此青云翎:香蕉如何拥有像天翼一样的下垂部分,又像云朵一样的轻盈身姿。 - 兀然楼阁表,突起芙蓉屏:香蕉就像楼阁一样高耸,又像芙蓉花一样鲜艳。 - 翻风碧霭动,过雨飞流生
诗句:竞说当年马祖禅,层崖松柏自森然。 译文:人们都在谈论当年马祖的禅理,层叠的山崖上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松树和柏树。 注释:马祖,禅宗五祖之一,传说他住在江西马祖寺,因此得名。层崖,形容山峰陡峭、高耸。松柏,指的是山上的松树和柏树,常青不老,象征着坚韧和永恒。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山下的繁华与山上的寂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同时
【注释】 溪:山间小溪。西泠(Líng):古水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倪迂:指宋代书画家倪瓒(1301—1374)。竹间亭:在竹林中的亭子。 【赏析】 《和题画》,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是作者对一幅山水画的赞赏之作。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耐人寻味。 首句“溪山一曲似西泠”,描写了一幅清幽秀丽的山水画卷。西泠,即西湖之西泠桥,位于钱塘江边,因地多柳树而得名。这句诗的意思是说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以下是诗句和译文的一一对应: 1. 吴君泼墨雄江东,气格不落丹青中。 - “吴君”指的是诗人的朋友吴远度,“泼墨”形容其书法豪放,“雄江东”则形容其气势如东流水般壮阔。“气格不落丹青中”意味着他的才气非凡,超越了普通的艺术表现。 2. 得名海内三十载,素髯欲改朱颜红。 - “得名海内”指的是诗人在诗坛上的名声广泛
【解析】 (1)“郁孤之台鳌背浮,江波回合烟云流”,此句写郁孤台的地势高峻和周围环境的秀丽。首句写郁孤台之高耸入云,鳌背上凌空,江水环绕如带,烟云缭绕,景色十分秀丽;次句写郁孤台四周环境优美,江水环抱,山峦叠翠,云雾弥漫,给人一种仙境之感。 (2)“飞梯十丈拔空起,想见轮奂凌千秋”,此句写郁孤台的雄伟壮观。第三、四句写郁孤台上的观景台十分高大,直插云端,令人想起它那辉煌灿烂、气势磅礴的景象;第五
【注】 惟:只,只有。敷浅原:指禹治水之地。《尚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二:“《汉书·郊祀志》:‘禹会诸侯於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史记·夏本纪》:‘禹东至榑木之处,西至三危之国。’……然则《禹贡》敷土、定九州,盖即此文也。《尔雅·释地》:‘彭蠡之泽,阳湖也。’《书·禹贡》:“彭蠡既潴,阳侯之波。”《尔雅·释地》:“彭蠡,鄱阳也。‘南江之膏,南河之波
逸事千秋说秘魔,断崖流水映松萝。 春风小憩孤亭晚,山鬼依稀啸涧阿。 注释:千年前就有关于秘魔的传说,断崖上流淌着清澈的溪水,映照着松萝。春天的微风中我来到孤亭休息,傍晚时分隐约可见山鬼在涧边呼啸。赏析:这首诗是步韵和宋牧仲秘魔崖晚坐诗的作品。诗人通过描述秘魔的景色以及自己在此地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历史的怀念。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注释:青翠的山峰与深蓝色的宫殿错落有致,暮霭凝聚而来却看不到尽头。等到傍晚时分,金光闪烁,江水波光粼粼,映照着诗人的题诗。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晚霞映照江面的美景,诗人通过对比和想象,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注释】 芍药:芍药花。 迟:晚。 梁药亭:梁元帝的园林。 蒋京少:蒋京,即蒋士铨,字心馀(一作士铨),号心余、南江,晚年更号南江子,江西铅山人。明崇祯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有《秋水渔隐词》。不至:未能到达。用东坡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韵:用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句。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于宋牧仲父子丰台看芍药时,看到芍花盛开却迟迟未开,于是起而邀约友人一起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