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展诚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能力。解答此题,要通晓大意,理解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分析诗句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同时注意诗句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蒲钟”:指《易经》中的“大过”,卦象为巽上震下,巽为木,震为雷,雷鸣于木,有声势浩大的气势,所以用“蒲钟”比喻教育;“皖水”,指安徽省的河流,这里用来指代张百熙;“耆英”,指年老而又有才能的人,这里指张百熙的弟子
【注释】 宗社:国家。际:面临,遭遇。只手: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孤擎:单枪匹马,独立支撑。 万方:全国各地。一概:一律,一样。之:往。 赏析: 《挽张之洞》,作者为梁启超,光绪二十一年(1895)作。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领袖,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张之洞在甲午战争后出任两广总督、署理两湖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封一等公,授太子太保,谥文襄。张之洞是清末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科学家
【解析】 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作具体分析。“举世颂儒臣”是说世人称赞儒臣;“谁识磊砢孤怀”是指谁能了解我的孤独之心?“独以至诚伸大节”是指我只有以至诚之心来弘扬自己的大节;“群才归巨壑”指众多人才汇聚在浩瀚的大海(比喻博大的胸怀)
戴展诚是中国清代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涵盖了多个主题,包括对教育的推崇、对政治的贡献以及对个人志业的追求等。 1. 教育理念与实践:戴展诚在诗中表达了他对教育的重视,特别是他对于培养人才和为国家服务的热忱。他的诗歌中体现了这种思想,例如在《贺张百熙60寿联》中提到“举世颂儒臣,谁识磊砢孤怀,独以至诚伸大节”。这表明戴展诚不仅欣赏儒家学者的高尚情操,还认为真正的学者应当有一颗真诚的心去为国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