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承焯
【解析】 “偕友游石浪庵”是全诗的首句,点明了写作背景。诗人与好友一同游览石浪庵,从“路转峰腰断”开始,描写了山峦起伏、峰回路转的特点,“峰腰断”,写出了山路崎岖曲折的特点。接着写到:庵依锡麓根,石随山势曲,浪卷月华吞,仰见凌云塔,深藏修竹门。 【答案】 示例一: 偕友游石浪庵 路转峰腰断,庵依锡麓根。 石随山势曲,浪卷月华吞。 仰见凌云塔,深藏修竹门。 赏析: 开头两句写登山之路。路转峰腰断了
【注释】 吁嗟:叹息。同源:指同一祖先,即宗法。菀枯:枯萎。推解:解释。仙池:仙人的水池。古君子:古代有德之人。葛藟(ɡě):蔓生植物,这里比喻子孙后代。临殁:临死。亲命:亲人的命令。慨:悲伤。勇为:奋勇而为。首倡:首先提出。犹子:长子。成志:实现志向。诸孙:孙子辈。补先阙:弥补先前不足。割腴:割取肥沃之地。浇俗:平庸庸俗之俗。大吏:地方长官。重风谊:重视风义。绰楔(chuò xiē):横木
秋日西定桥闲眺 山色一溪浮,长桥古渡头。 注释:秋天的阳光下,西定桥边,山色倒映在小溪中,宛如漂浮的画卷。古老的长桥横跨在江面上,桥头就是那座历史悠久的渡口。 寺传贝叶树,岸系钓鱼舟。 注释:远处的寺庙里,传说有一棵传说中的贝叶树,树上结满了果实,传说吃了能让人长生不老;河岸上,有人正在垂钓,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红叶斜阳乱,白蘋曲水流。 注释:夕阳洒下一片金光,把红色的树叶照得闪闪发光
重修惠山五里街补种桃柳千株 重修:重新修建。惠山,在江苏省无锡市西郊。五里街,即五里桥,旧为通往惠山的一条道路。 补种:重新种植。 桃柳千株:指栽种的桃树与柳树共一千余株。 注释:此处指的是诗人为了纪念和缅怀先人,决定重新修建惠山五里街,并对街道两旁的树木进行补种,栽植桃树与柳树各一千余株。 赏析:此诗以“重修”二字起兴,既表达了对先人的追思,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接下来
山色一溪浮,长桥古渡头。 寺传贝叶树,岸系钓鱼舟。 红叶斜阳乱,白蘋曲水流。 逍遥疑世外,何必说瀛洲。
路转峰腰断,庵依锡麓根。 石随山势曲,浪卷月华吞。 仰见凌云塔,深藏修竹门。 同来二三子,相与共开樽。
重修山下旧时溪,桃柳千株补种齐。 寄语游人莫攀折,好留浓荫罩长堤。
吁嗟宗法废,谁复思同源。 菀枯所集异,推解义独敦。 仙池古君子,颜色如春温。 渴慕范公德,葛藟庇本根。 临殁忆亲命,慨已亡诸昆。 勇为恨不早,首倡悲孤存。 所喜犹子贤,成志凭诸孙。 各各补先阙,割腴广仁恩。 同室异秦越,浇俗不可论。 大吏重风谊,绰楔高在门
诗人窦承焯是清代诗人,字俊三,江苏无锡人,贡生,官直隶州判。 窦承焯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作品和事迹却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的诗歌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在《偕友游石浪庵》一诗中,他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友人相聚时刻的珍贵。这种情感的真挚流露,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诗人窦承焯是清代诗人,字俊三,江苏无锡人,贡生,官直隶州判。 窦承焯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作品和事迹却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的诗歌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在《偕友游石浪庵》一诗中,他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友人相聚时刻的珍贵。这种情感的真挚流露,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