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武陵
【注释】 孤云:诗人自喻。 南北各万里,有云心更闲:“南北”指诗人所在之地与友人所在地。“万里”是虚数,意即相隔千里。“有云心更闲”中的“有云”比喻自己像云那样自由自在。 洛浦:洛阳附近一带的河滨,这里泛指长安。 长安无旧山:“长安”指唐代的京城长安,也就是诗人居住的地方。“旧山”指的是诗人在长安城外的故乡。 【赏析】 这是一首思归诗。诗人借景抒情,以孤云自比,表达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句解释: 1. 青山长寂寞,南望独高歌。-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站在高处,遥望着远方的青山,心中充满了孤独和寂寞之感。"寂寞"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单与落寞,"南望"则暗示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2. 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垄多。-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故友的怀念之情。"四海"指的是广阔的天下,意味着诗人曾经的朋友遍布各地;"故人尽"则意味着这些朋友都已离世,只剩下诗人一人。"九原"指的是墓地
《友人亭松》 俯仰不能去,如逢旧友同。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观亭松时的感慨。"俯仰不能去"描绘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好像被某种情感或景物深深吸引,不自觉地驻足观望。这里的“去”指离开或离去,而“俯仰”则形容一种无目的的、随意的动作,可能是指站在亭子上远眺,又似乎在低头沉思。"如逢旧友同"则暗示了这种不舍可能与老朋友的重逢有关,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美好回忆和深切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注释】 匣中琴:指放在匣中的琴,意谓琴虽好,但被世人遗忘。 虫网匣中琴:用“虫网”来比喻世人的虚伪,意谓被世人遗弃。 经时废:长时间不弹。 独令高韵在:只有自己能听见那优美的旋律。 谁感隙尘深:没有人能感受那尘埃般的音律。 应是南风曲:应该是《南风》这首歌曲。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前四句写琴被弃置,后四句写听琴之乐。诗中以“匣中琴”、“虫网匣中琴”比喻世态炎凉,人情淡薄
【赏析】 这是一首即兴之作,写诗人在长安途中偶遇一位隐居不仕的隐士。首联“征车千里至,碾遍六街尘。”写诗人乘着长途马车到长安。长安,是唐代都城,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繁华之地,到处是热闹非凡的景象。“六街”指长安城内大街。这两句诗通过诗人所见所闻,勾勒出一幅长安繁华喧闹图,表现了诗人对长安繁华景象的感受。 颔联“向此有营地,忽逢无事人。”诗人继续写他所见所感。“向此”指诗人刚到长安时
【注释】 1.客:指游子。蹉跎:失意,不得志。 2.不设太平险:指战乱时期。 3.几伤行处泪:几次在行走的地方流下泪水。 4.曲醉中歌:在醉酒时唱的曲子。 5.尽向青门外:一直走到青门外。青门:长安城东面城门名。 6.东随渭水波:向东随渭水流淌,渭水在长安城东边流过。 【赏析】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诗人在长安城东青门一带徘徊、游览之际,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诗写客愁,但客愁不是一般的羁旅之愁
诗句解析: 1. 寻山 - 指作者在寻找山林中的乐趣或自然之美。 2. 到此绝车轮 - 表示到达此处后,车马等交通工具不再需要。 3. 萋萋草树春 - 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草长树茂的景象。 4. 青山如有利 - 比喻青山就像有利益一样珍贵。 5. 白石亦成尘 - 形容即使是洁白无瑕的石头,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变得如同尘土一般。 6. 水阔应无路 - 水势浩大的地方通常不会有路。 7. 松深不见人
【解析】 “宿江口”、“绝”、“喧喧雁”等词语,都含有“人很少,没有行人”的意思。“自生江上月,长有客思家”,意思是江上的月亮是随着自己的心情而变化,总是伴随着自己的孤独和寂寞。“半夜下霜岸,北风吹荻花”的意思是:半夜时分,江边的芦苇被霜雪覆盖了,北风吹来,使芦花飘舞。“自惊归梦断,不得到天涯”的意思是:醒来的时候,发现原来是一场噩梦,不禁又惊又怕,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答案】
【注释】 扰扰:纷扰。 浮梁路:指黄河上的浮桥。 为塞客:做驻守边塞的客人。 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南。 辞国几经岁:离开朝廷已经几年了。 江叶下:指秋季江水上涨时树叶被淹的样子,也指叶子落下来。 布衣还:指平民百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出使边塞途中所作。首联写秋夜行至浮梁路,见人忙月自闲,抒发自己因宦途坎坷而内心寂寞惆怅的情绪。颔联写去年此时作客于塞上,今夜却宿在萧关
诗句解释 1 “江头一声起”:描述蝉声在江边响起,声音清脆悦耳。 2. “芳岁已难留”:暗示美好时光难以持久。 3. “听此高林上,遥知故国秋”:站在高处聆听蝉鸣,想象着遥远的故乡正迎来秋天。 4. “应催风落叶,似劝客回舟”:风吹落的树叶仿佛在催促人们回家。 5. “不是新蝉苦,年年自有愁”:虽然新蝉可能感到痛苦,但每年都会有新的蝉鸣,表达的是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带来的忧愁。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