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骈
赴安南却寄台司 曾驱万马上天山,风去云回顷刻间。 今日海门南面事,莫教还似凤林关。 注释: 赴安南却寄台司:赴安南(今越南),却寄台司,是作者给在台司(指朝廷)办事的部下写的书信。 曾驱万马上天山:曾驱万马到天山。形容路途遥远艰险。 风去云回顷刻间:形容时间很短。 今日海门南面事:今日,指今天。海门南面,即南海之滨。事,指军机大事。 莫教还似凤林关:莫教,不要。还似,像。凤林关,地名
【注释】 金船:一种酒器。古代宴会上,主妇斟酒劝客时,以金杯盛之,故称。 花满枝:指满枝的花朵。 惨愁眉:形容歌者神情忧郁。 直入青云去:直上九霄云外。 起此时:兴起在此时。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歌唱的诗。前两句是说,酒盈金杯,花满枝头,佳人立唱,其声悲凄。后两句写歌声直入云霄,使人想起多少离合悲欢之事都兴起于此时刻。全诗写景叙事,情调悲凉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 1. 官闲马病客深秋:描述了自己官职闲散,身体有病,正处在深秋时节的旅途中。 2. 肯学张衡咏四愁:表示不愿意效仿东汉末年诗人张衡,创作那些带有忧愁情绪的作品。 3. 红叶寺多诗景致:暗示着红叶满山、寺庙繁多的自然景色,适合吟咏诗歌。 4. 白衣人尽酒交游:指代的是与僧人交往密切的场景,可能涉及饮酒等社交活动。 5. 依违讽刺因行得
【注释】 人世:人间。夫君:指妻子的丈夫。破黑山:指金朝将领完颜亮被部下杀死后,他的弟弟完颜雍夺取了帝位的事件,即“乌江自刎”。归:归来。今又:现在。征南策:指宋将刘锜在楚州之战中打败金朝将领纥石烈志宁所率领的部队后,提出的北伐计划,史称《三策》。催缝带号衣:催促妇女缝制战袍。带:系在衣服上的宽带子,代指妇女,号衣是士兵穿的盔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妇思念远征边地丈夫的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水浅鱼争跃 - 注释:水面太浅,导致鱼儿争相跳跃。 - 赏析:这句诗用“争跃”来形容鱼的行为,生动地描绘出了鱼儿在水中欢快游动的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的印象。同时,“水浅”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因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水面往往变得宽阔,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2. 花深鸟竞啼 - 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解答时,要通晓全文大意,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来分析。理解时要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不能孤立地理解某句诗句。此诗是一首军旅诗,描写了征人征战十年,在沙场受苦受累。最后一句“广张红旆是何人”,是说:这旗帜飘扬的是谁?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之情。 【答案】 译文: 我心坚定胆气足,箭头紧贴在弓上。十年征战战场苦辛。力尽路傍难以行走,广张红旗是何人?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无金寄与白头亲” - 这里表达了诗人没有财富可以赠予年迈的亲人。关键词“无金”指的是缺乏经济条件,而“白头亲”则暗示了诗人与亲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2. “节概犹夸似古人” - 诗人在此处赞扬自己的节操或气节,认为自己的品德和古代人相比毫不逊色。关键词“节概”指个人的节操或原则。 3. “未出尘埃真落魄” - 描述了诗人尚未离开世俗的纷扰,仍然显得颓废不堪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海翻 - 这句字面意思是大海翻腾,暗喻动荡不安的时世。 2. 几经人事变 - 历经了多次人间的变故和磨难。 3. 又见海涛翻 - 再次目睹大海波涛汹涌的景象。 4. 徒起如山浪 - 只是凭空生出的浪花,比喻毫无根据的谣言或骚动。 5. 何曾洗至冤 - 如何能洗清心中的冤屈和痛苦。 译文: 在经历了无数的人事变迁后,我又看到了大海翻滚的波涛。
【注释】 1. 遣兴:抒发闲适之情。2. 把盏:指饮酒。3. 持竿:持竿垂钓。4. 嵇叔夜:指晋代的嵇康,字叔夜,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也是竹林七贤之一。5. 性慵疏:指性情懒散疏放。6. 赏析:此诗写诗人闲适之情,以酒为伴,以鱼为友,与嵇叔夜相比相衬,表达了自己的性情懒散疏放。 【译文】 举杯不是为了怜惜美酒,手持渔竿也不是为了捕捞鱼虾。 只有像嵇康那样的人
【诗句】 柳下官资颜子居,闲情入骨若为除。 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 只见丝纶终日降,不知功业是谁书。 而今共饮醇滋味,消得揶揄势利疏。 【译文】 在柳树下,我以官员的身份居住,我的闲情逸致深入骨髓。 诗写得好,就能像斩杀敌军一样难以被敌手所抵挡;酒喝得足,就像封侯那样痛快,但不如立功名来得快。 每天只看见诏书从天而降,却不知道这些功劳到底是谁书写的? 现在大家一起饮酒品尝醇美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