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基
```plaintext寂寂青山一鸟啼,紫藤花落午风微。 不知刻漏长多少,但觉桐阴半日移。 ``` 诗句释义与译文 第一句: - 注释:寂寂,寂静无声;青山,指的是山;一鸟啼,指一只鸟的啼声。 - 译文:静谧的青山上,传来一声鸟鸣。 第二句: - 注释:紫藤花,一种紫色的花;落,落下。 - 译文:紫藤花在午后飘落,随风轻轻摇曳。 第三句: - 注释:刻漏(古代计时器),用于测量时间
【注释】 故山:旧居,故乡。 蹊(qī):小路。 谢:谢谢。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四月初。《说文》:“清明,明出也,万物皆见。” 三日雨:指清明时节的细雨。 新绿:刚长出的嫩绿叶子。 齐:相同。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天里踏青时的情景。“春来芳草踏成蹊”,说的是春日里踏青赏花,踩着芳草,踏出了一条条小道儿,这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然而,这美好的景色却为诗人带来了些许惆怅:“半是车轮半马蹄
【注释】 春日:春天,春季。梨花:梨树开花,又名“雪梨”,白色。两枝:指一枝两朵。可怜:可爱,可贵。下马:在马上,表示尊敬。折花:折取梨花,喻意赏花。山径:小路上。新火:新的炊烟。榆柳:榆树和柳树。榆柳烟:即榆柳的烟雾,指炊烟。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初春时节山村风光的诗作。首句写诗人骑马来到山中,见有梨花两株,盛开得格外娇艳动人,不禁驻足观赏,欣赏了好一会儿才离去。次句说,诗人刚到山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详细释义: - 第一句“坐有重毡食有鱼”:这里的“重毡”指的是厚重的毛毯,可能是为了御寒或保暖。而“食有鱼”则表明主人准备了鱼肉作为食物。 - 第二句“眼能识字手能书”:这句诗表达了主人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他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他的手能够书写。 - 第三句“山于秋水船头看”: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山在秋天的水边
诗句原文: 疏烟小雨湿流光,愁得杨花不暇狂。 半晌春晴便飘荡,缀人帘幕上人床。 翻译: 烟雾朦胧的细雨沾湿了光阴,让那杨花也无暇地尽情狂舞。 片刻春日晴朗后,便随风飘扬,落在帘幕之上,覆盖在人们的床上。 注释: - 疏烟小雨:指轻飘的雾气和细密的小雨。 - 湿流光:形容雨水打在物体上,如水珠般滑落,给人一种流动的感觉。 - 愁得杨花不暇狂:因为忧愁,连最活泼的杨花都显得无精打采
【解析】 此诗为作者送别其子称称时所作。全诗语言平易,情意深挚,表达了对儿子的深情厚意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福。 “称称初度”的意思是:你刚过六岁的生日,我和你父亲都六十多岁了。初度是人出生一周年的称呼,这里指称称刚刚满一岁时。 “我年六六鬓如丝”的意思是:我们的父亲已经六十六岁了,而我们的双亲头发白了,形容两鬓斑白。 “见汝三龄却两期”的意思是:看到你只有三岁,却已经过了两次生日,也就是你才两岁半
【注释】红蕉:指红色的芭蕉。禁扉:宫门。罗衣:丝织品制成的衣服。金铃小犬:指狗。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宫女在深宫中的生活,诗中的“红蕉”是宫女们所喜爱的,但她们只能在深院内观赏,不能走出深院,因此她们只能“试罗衣”,即试穿罗衣。诗中还写出了深宫的幽静,以及宫女们的寂寞。 此诗首句用一“隔”字,写红蕉之红,非其本真,而是从外面映入庭院的红光;次句点出时令为秋季,以秋凉之凉衬人之心凉。三
【注释】十二红:即十二色彩的彩绘画,这里指画有十二种颜色。零落:破败凋零。春愁:春日里的忧愁。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唐代诗人崔涂《枫桥夜泊》的和诗。原诗写客中见秋思,而此诗则写客中见春愁。全诗以“十二红”为线索,从春天写到秋天,表现了作者在旅途中所见所感。开头两句写“十二红”,即十二色彩的彩绘画,这里指画有十二种颜色、色彩艳丽的枫树,它立于风中,枝头飘洒着红色的花瓣。后两句写“楚王宫殿皆零落”
诗句原文: 愁红怨白满江滨,一树盈盈恰破春。 正是情多开自晚,雨中知有断肠人。 译文: 江边岸边,到处都是愁苦的红色和洁白的颜色,一片凄凉。这棵树正好在春天破土而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正是因为爱意太浓,花开得太晚,而此刻的雨中,却知道有人在为离别而感到痛苦。 注释: - 愁红怨白:形容悲伤或哀愁的色彩。 - 满江滨:遍布整个江边。 - 一树盈盈:形容树枝婀娜多姿,仿佛在轻轻摇曳。 - 恰破春
《望武昌二首 其二》是明代诗人杨基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春天武昌地区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释: - 春风吹雨湿衣裾:春风拂过带来了细雨,使得诗人的衣襟都被雨水打湿。这里的“衣裾”指的是衣服的边缘部分,通常在古代文人墨客中用以形容衣服的飘逸与潇洒。春风吹雨,暗示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界的变化。 - 绿水红妆画不如:绿水和红花虽然美丽,但与自然景色相比显得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