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孝友
【注释】 芳尘:花的香味。酝造:酝酿、培养之意。可人:可爱、令人喜爱。梦云楼:旧时杭州西湖上有名的楼阁名,在今杭州西湖南岸孤山麓。小桃:指桃花。殷勤:恳切。最繁枝:最茂盛的枝条。准拟:打算。化一双蝴蝶:变成一对蝴蝶。 【译文】 春天的雨洒在花上,花儿散发出阵阵芳香。据说在梦云楼上,正有桃花盛开。 你如此热情地挽留我,让我把最茂盛的桃花枝条摘下来。我要在酒杯前欣赏它们,等待闲暇时光来折一枝。
【注释】 草色裙腰展:指草绿如裙,花如腰。 冰容水镜开:像冰一样清澈的容貌,像镜子一样明亮。 后园梅:即“后园新梅花”。 篘(zhuō捉):用竹篾条扎成的酒器。 熏炉续麝煤:熏炉里燃着香料继续燃烧,以增加香气。 探春杯:在春天探春饮酒。 【赏析】 《南歌子·草色裙腰展》是北宋词人晏殊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先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描绘出春天来临时自然界的勃勃生机
``` 清平乐·其二 山明水嫩。潇洒桐庐郡。极目风烟无限景。说也如何得尽。 自怜俗状尘容。几年断梗飘蓬。借使严陵知道,只应笑问东风。 注释与解析 第1节 山明水嫩:描述桐庐郡的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潇洒:形容桐庐郡的自然风光清新脱俗,引人入胜。 桐庐郡:指的是桐庐县,位于今天的浙江西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极目风烟:放眼望去,只见无尽的自然风光。 风烟:指大自然的美景,如山峦
诗句翻译:迎客西来的客人送走,堆叠的山陵和长亭。 1. 诗作信息: - 作者:杨慎(字用修),明代著名文学家,有《升庵集》传世。 - 题目:《浣溪沙·集句》。 - 内容概述:本首词通过“集句”形式展现了诗人与自然景色的互动,以及对离别情感的独特表达。 2. 诗句原文及注释: - “迎客西来送客行”,描述了主人热情款待客人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别离的情感。 - “堆堆历历短长亭”
下面是对《浣溪沙 · 集句》逐句的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翻译及注释: - “几曲屏山数幅波”:形容屏风上画着山水画面,仿佛波浪般起伏。 - “雁声斜带夕阳过”:大雁叫声伴随着夕阳西下。 - “卸帆聊醉菊花坡”:在菊花盛开的地方卸下船帆,悠闲自得地喝酒。 - “旅枕梦魂归路远”:旅途中的枕席上,思绪飘向远方的故乡。 - “秋江风紧夜寒多”:秋天的江水寒冷,夜晚的风也格外刺骨。 2.
《浣溪沙·集句》 柳岸梅溪春又生。风枝斜里雪枝横。空牵归兴惹离情。 灰尽寸心犹自热,泪承双睫不能晴。梦云楼隔豫章城。 这首杨慎的《浣溪沙 · 集句》,是一首典型的集句词。它不仅继承了宋词的传统风格,更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柳岸梅溪春又生。”这句诗描述了一幅春天的景象:柳树岸边,梅花溪畔,春天的气息再次复苏。风轻轻吹过,树枝在风中摇摆,而雪中的枝头也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霁光摇目。春入郊原绿。残雪压枝堆烂玉。时闻枝间蔌蔌。 瘦藤细履平沙,醉中一任欹斜。落日数声啼鸟,香风满路梅花。 【注释】: ①霁(jì):天气放晴。 ②摇目:眼睛转动。 ③郊原:野外的原野。 ④蔌蔌:形容树枝上积雪的声响。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光景色的词作。上片着重刻画春天景物的特点和气氛。首句“霁光”点明时间是雨后天晴。“摇目”二字,写人眼所见之景,即雨后初晴的阳光
注释: 杏花天·借朱希真韵送司马德远 把杯莫唱阳关曲。行客去、居人恨局。屏山似展江如簇。不见尊前醉玉。 鹃啼处、怨声裂竹。问后夜、兰舟那宿。帛书早系征鸿足。肠断弦孤怎续? 译文: 不要再唱《阳关三叠》了,离别的行人已经出发,家乡的人还在为离别而悲伤。屏风上的画就像展开的江水一样密集,却看不到你面前的酒杯中倒映着醉意。杜鹃在啼叫,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离愁,让人心碎。请问,我们后一夜将在哪里搭船呢
诗句: 宿醉离愁慢髻鬟。绿残红豆忆前欢。 译文: 昨夜饮酒过度,头发凌乱,心情忧郁,思念着过去的美好时光。手中的红豆已被绿色染透,仿佛回忆起了过去的欢笑与幸福。 关键词解释: - 宿醉:指昨夜饮酒过多,导致身体不适或情绪低落的状态。 - 离愁:离别带来的忧愁和伤感。 - 慢髻鬟:形容因酒后而显得松散的头发,可能伴有慵懒或不修边幅的样子。 - 红豆:通常象征爱情或相思之情,这里用来表达怀旧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中,重点词有“云龙双辅”“匣龙双起”“占星分使”“协奏熏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