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叔宝
【注释】 陇头:泛指陇山。陇山位于今甘肃东部,因秦置陇县而得名。陇头:即陇山之头。征戍客:在边塞服兵役的将士。 不识春:无法欣赏春天的美景。 嘶马:战马因受惊而狂鸣。苦雾杂飞尘:浓雾迷漫,尘土飞扬。苦雾:浓重的雾气。 投钱积石水:向积石山上投钱祈雨。敛辔交河津:收拢缰绳,渡过黄河。 夕冰合:傍晚结冰。佳人:远方的女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征人思妇之情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情中有景
【注释】 参差:参差不齐。 沈漾:水面平静。若浮绿:像浮在绿色水波上一样。 徘徊:徘徊,徜徉、漫步。流涧曲:指山间曲折的溪涧。 岩树:指山间的岩石旁的长树。逶迤:形容山势连绵曲折。 振振:雄壮的样子。 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瞩:注视,瞩目。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朱鹭在水中游动的姿态,赞美了它的美丽和高洁。全诗用词精炼,意象生动,富有韵味。 首二句写朱鹭的外形特点。“参差蒲未齐”
【注释】 朔吹已萧瑟:朔风已经萧瑟,指北风。 愁云屡合开:愁云屡次地聚合又分开。 玄冬辛苦地:玄冬就是深秋,辛苦地就是努力地。 白鹤从风催:白鹤随着秋风被催促着飞翔。 音响已清切:声音变得清越而高亢。 毛羽复残摧:羽毛又变得残缺不全了。 飞来进□□:飞来的白鹤进入庭院。 但为失双回:只是白白的失去了一对翅膀。这里“双”指一对翅膀。 傥逢□哙德:倘或遇到伯夷(字叔齐)这样的贤人。 当共衔珠来
昭君 图形汉宫里,遥聘单于庭。 狼山聚云暗,龙沙飞雪轻。 笳吟度陇咽,笛转出关鸣。 啼妆寒叶下,愁眉塞月生。 只馀马上曲,犹作别时声。 解析与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昭君远嫁匈奴王的诗。全诗共八句,每句都以四字为韵,表达了昭君离别家乡、赴边疆的悲壮情景。 诗人描绘了昭君在汉朝皇宫的形象,通过“图形汉宫”这一形象,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穿着华丽的女子形象,她的美貌和气质都让人无法忘怀。
注释:大妇年龄十五,中妇正值青春年华,小妇正躺在床上,含着娇媚之情,尚未开口。 所愁的是晓钟声急促地响起,不恨烛火燃尽后熄灭。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新婚生活之欢乐的诗篇。《全唐诗》中收有《三妇艳词十一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一首。此诗写新娘婚后的生活和感受,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新婚生活的美好。 首句“大妇年十五”,点出大妇的年龄为十五岁,这是古代女子在结婚时常见的年龄。《诗经·卫风·硕人》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采莲曲 注释 - 相催暗中起:形容荷花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绽放。 - 妆前日已光:荷花开放,阳光照在水面上,反射出美丽的光泽。 - 随宜巧注口:指人们用不同的技巧捕捉荷花上的露珠。 - 薄落点花黄:荷花上的露珠落下,使花朵呈现出黄色。 - 风住疑衫密:当风吹停时,荷叶似乎变得更加密集。 - 船小畏裾长:小船因为水浅而难以前行
临高台 晚景登高台,回望春光来。 雾浓山后暗,日落云傍开。 烟里看鸿小,风来望叶回。 临窗已响吹,极眺且倾杯。 译文: 晚景登上高高的楼台,远望春天的景色。 浓雾笼罩着山后的景色显得有些昏暗,阳光照耀着天边,云彩慢慢散去。 从烟雾中可以看到大雁在天空中飞翔,微风拂过,树叶轻轻摇曳。 打开窗户,听到外面传来悠扬的笛声,我忍不住走到户外,一边欣赏着美丽的风景,一边喝着美酒。 赏析:
【注释】: 上高楼:登高台。中妇荡莲舟:荡,摇动;莲,荷花;舟,船。小妇独无事:独,独自;无事,不参与;拨帐掩娇羞:拨帐,打开帷帐;掩娇羞,遮掩自己的娇羞。 译文: 大妇登高台,中妇荡着船, 小妇独自无大事,拨开帐子遮掩害羞的脸。 丈夫应当会理解,深夜怎能留我? 赏析: 此诗为《三妇艳词十一首》的第五首。这是一首描写夫妻之间关系矛盾的诗,通过大妇、中妇、小妇三种不同的行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首先读懂原诗的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句分析。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16句,每句5字,押an韵。首二句写“中妇”在家织布,第三句写“小妇”出门在外,第四句写花谢春去,第五句写女子欲归而徘徊。最后两句写女子欲归又留,犹豫不决。“淇上待吴姝”,意谓在淇水之上等候美丽的吴地女子
【解析】 1. “采桑”即采桑女子,“春楼髻梳罢”,指春天的早晨,女子们梳妆完毕。2. “南陌竞相随”,指在南边的道路上,采桑的女子们争相前往。3. “去后花丛散”,指采桑女离去之后,花朵飘落四处。4. “风来香处移”,“香”指花的香味,“处移”指花香随风飘荡而去。5. “广袖”、“长鬟”、“朝日”、“聚枝”、“柯新”是此诗中的关键词,其中“广袖”、“朝日”指采桑女的衣服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