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
【注释】 杂题:诗题。轻素:轻盈洁白的云彩,比喻高洁之士。红叶当风堕:秋天,树叶由绿变红,经风吹落,飘散在江水之中。林亭:指山中幽静的小亭子。多:众多。谁能来此坐:谁有闲情逸致在此小亭悠闲地坐着。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秋末冬初的景色和游子思归的情感。 首句"岩云余轻素",写诗人所见之景。岩壁之上,白云缭绕,如同一片片轻素。"轻"字,写出了云彩的轻盈飘逸;"余"字,则表达了诗人对白云的喜爱
【题倭翁】 万里扶桑国,年年贡扇来。 皇都无酷暑,赐尔拂尘埃。 注释: - 题倭翁:这首诗是作者为一位来自日本(倭)的使者所写的。倭是指日本的古称,翁是指老者。所以“题倭翁”即是指写给这位日本使者的诗。 - 扶桑:古代对东方的一种称呼,这里指的是日本,因为“扶桑”是一种神木,传说中生长在日出之地。 - 年年贡扇来:每年都会带着礼物(即扇子)来到中国朝贡。这里的“贡扇”指的就是进献的扇子
``` 促路蜉蝣短,雄心日月长。 玉床飘穗帐,犹自恋余香。 注释:在这个世界上,生命就像那匆匆过客的蜉蝣,短暂而渺小。然而,我们的心中却有着如日月光一般恒久的志向和梦想。就像玉床上轻飘的穗帐,尽管它们可能随风而动,但我们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却永远不会消逝。这种执着和热爱,就如同余香般让人难以忘怀。 赏析:此诗通过对比“蜉蝣”与“日月”的短暂与永恒,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杂题 竿棹每随身,情于白鸟亲。 一蓑江上老,阅尽往来人。 注释: 杂题:一种诗体,不拘格律。 竿棹每随身:指渔船随处都有,可以随时乘船。 情于白鸟亲:与白鸟亲近,就像对待亲人一样。 一蓑江上老:形容自己像渔翁那样在江上度过晚年。 阅尽往来人:看着江上来来往往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的一首诗作,描写了一位渔夫在江上的生活状态。全诗通过对渔夫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注释】 重阳: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四咏:这里泛指对节日的应时之诗。守宫:传说中一种动物,形状像蜥蜴,善于钻入石缝之中。艾虎:艾蒿与老虎图案相组合而成的装饰物。百索辟兵符:百索辟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辟兵符则是一种符令,都是古代用来驱邪避害的东西。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守宫和艾虎为对象,运用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赋予它们以人格化的特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两种物品的形状
【注释】 ①塞马图:指唐代李广的诗“关山度若飞,弓背霞明如初”的意象。②龙庭:唐高宗李治在洛阳建有龙宫,故称帝都为龙庭。战:战争。③避李将军:李将军指李广,避其锋芒,避免与敌交战。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李广的赞美。诗中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威武不屈的战场景象,表达了对李广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敬佩之情。 首句“阵火照红云”,描绘了战场上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壮阔场面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表达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观全诗内容,理解诗意,然后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句来分析即可。“千丝复万缕,向儿臂上缠”是写艾虎的外形特点;“教儿长寿命,一寸一年年”是说艾虎能保佑人健康长寿,所以用寸和年来比喻它给人的健康寿命。 【答案】 译文:千丝万缕像手臂缠绕着它。教儿长寿命,一寸一年年。注释:千丝:指细如毫发,千丝难数,形容艾虎身上的针状刺很多,密而多。
我们分析题目“重午四咏守宫艾虎百索辟兵符”。这里的“重午”指的是端午节,而“四咏守宫艾虎百索辟兵符”则是一个提示。根据提示,我们可以推断这首诗与端午节有关,且涉及四个不同的元素:守宫艾虎、百索和辟兵符。 我们对诗句进行逐句释义。第一句:“四海静无尘”,意味着天下太平,没有战乱。第二句:“干戈化缙绅”,意味着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再使用战争。第三句:“兵符何用戴,聊复应时新”
注释:我手掩卷,你放下琴。我们相对坐成晚,山水之间有美妙的乐声。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与友人共度时光的珍视之情。"我掩手中卷,尔罢膝间琴",诗人将手中的书卷合上,将弹琴的手指放下,表现出一种静心等待、期盼与朋友相聚的场景。"相看坐成晚,山水有余音",描绘了两人在傍晚时分一起欣赏美景,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而周围的山山水水似乎也为这份宁静而留下余音,增添了几分韵味。整首诗语言简练明了
杂题 云层寒冷鸟儿急匆匆飞回巢穴,落日余晖洒在千峰之上,渐渐收敛。 我未见暮色中归家的樵夫,只听见山林之门悄然合上。 注释:杂题:一种诗体的名称。 云寒鸟归:指傍晚时分的景致,天冷了,鸟都要回家休息。 暮樵归:黄昏时归家的樵夫。 林扉静中掩:寂静之中,山中的小门也关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