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
憩海会寺南亭 亭子碧江浔,云霞生远心。 千山正摇落,四客复登临。 地势分吴越,涛声送古今。 悠然白鸟意,欲去更长吟。 【注释】 1. 憩海会寺南亭:在浙江杭州西湖附近,有一处名为“海会院”的寺庙,其南有一座亭子。 2. 碧江浔:指清澈的江水,浔指的是水边的小镇或村庄。 3. 云霞生远心:形容天空中的云彩和霞光映照在远处的景象,让人产生深远的遐想。 4. 千山正摇落:表示秋天来临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东园:即作者的家宅。白日长:白天很长,有充裕的时间。学圃:学习种菜。何妨:不妨。延客:邀请宾客。开芳径:开辟花坛小径供客人散步。留僧置净床:留和尚在洁净的房间休息。山:指终南山。山顶寺:终南山上的山顶寺庙。寒灶竹间房:冬夜在竹林中的小屋里煮食取暖。休沐:古代休假日。惟:只。尘情:俗事和烦恼之情。 【赏析】 这首诗写秋日登高望远,闲居无事,与友共饮,游山玩水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涉所作,全诗如下: 围中怀方员外 作吏风尘际,常怀隐遁情。 偷闲频谒告,厌俗拟归耕。 月幌留宾卧,花宫请客行。 旧书空满箧,一览一沾缨。 注释与赏析: 1. 围中怀方员外: 这句话中的“围”和“方”字可能是错别字或笔误,应该是“官”。在古代,官员的办公场所通常被称为“官”,所以“围中怀方员外”可以理解为在官府之中怀念远方的朋友。 2. 作吏风尘际: “作吏”是指做官
诗句释义 1 登吴山西番大成寺阁:这一句描述的是诗人登上西番大成寺的阁楼,这里的“西番”可能是指西藏地区,因为西藏佛教中有很多与印度佛教相似的元素。 2. 境寂不生尘,僧多是北人: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清静、远离尘嚣的意境。"境寂不生尘"意味着环境清幽,没有世俗的纷扰,而“僧多是北人”则暗示这里的僧人大多来自北方,可能是受到了某种文化或者宗教的影响。 3. 乐随天女仗,花绕梵王轮
【注释】 楼中雪意:指诗人登高楼时,看见楼角上的寒鸦。 梁苑赋:即《梁园赋》,东汉末年祢衡所作的辞赋。瑶华:指美玉。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登上高楼远望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感慨。 首联“楼中雪意”,点明登临之处是高楼。“聚”字,写出了寒鸦之多;“掩”字,写出了夕霞之淡。“寒鸦”是“雪意”的陪衬,“江氛”是“夕霞”的陪衬,两句诗一气呵成,写景生动。 颔联“乱云方似叶,冻雨未成花”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园景中赏花、品茶的情景。 “园景弄春韶”一句,描绘了园中美景与春天的和谐交融。园中的景色如同春天的使者,用它那迷人的魅力吸引着人们。这里的“春韶”可以理解为春天的美好时光,也可以理解为园中景色的美丽动人。 “曾来醉绿瓢”一句,表达了诗人曾经在这个园景中饮酒、赏花的快乐时光。这里,“醉绿瓢”可以理解为饮酒时的愉悦心情,也可以说是对园中美景的陶醉。 “谁知明月夜
诗句释义 - 藻公:这里可能是一个尊称,指的是某位高僧。 - 多弟子:表示这位僧人有很多学生或追随者。 - 两峰间:指两山之间的区域,可能指某座寺庙或修行之地。 - 行道无拘着:行走于道路之上时,不受任何限制或束缚。 - 孤云自往还:形容僧人像飘浮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可以随意来往。 - 缁衣:黑色的衣服,通常与佛教徒相关联。 - 冲莫雨:形容风雨交加的景象。 - 金策响空山
解析:这首诗是李讷的《围城中怀友二首·其一》。 1. 诗句释义: - 破屋临湖住,闲身似鹤长:居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生活悠闲如鹤。 - 逢人矜侠气,遇难耻儒装:遇到困难时会展现出侠义之气,遇到危险时则羞愧于自己的儒者身份。 - 有妇频修药,无儿解奉觞:家中有妻子忙于炼制药物,自己则无子女能够侍奉酒宴。 - 从来多远志,今日在何乡:一直以来有着远大的志向,如今却不知身在何处。 2. 译文: -
【注释】 来青楼:来到妓院。青楼,古代专供歌舞宴饮的场所。《汉书·张敞传》:“敞为京兆尹,行春至霸陵桥,见道旁有美女,云:‘我长安主薄女,幸君,愿得自奉。’敞正与会人俱,见而止之,乃谢去。后月余,衣绣夜归,过霸陵桥,逢主薄醉卧桥下,因避之。主薄明,知其所见,乃起拜谢敬礼。”后遂以“青楼”指妓院。双屐:两鞋。屐是木制拖鞋。 赏析: 这是一首写访妓的七言律诗。 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二句用典
题秋月楼 楼近素娥宫,凉宵昼日同。 象筵看似水,碧瓦映疑空。 曲宴怜规满,冲情苦□中。 不见陈王苑,委照绿苔中。 注释: 1. 素娥:月亮的别称。 2. 象筵:用象牙雕刻的酒器或食器,这里指宴会用的器皿。 3. 碧瓦:青绿色的屋瓦。 4. 冲情:指诗人内心的感受。 5. 陈王苑:即陈后主的后宫花园。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登上秋月楼时的即兴之作。诗人在楼前看到一轮皎洁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