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
【注释】 1. 明天目:即浙江天目山。会稽郡以天目山得名,故称“明天目”。方员外:指诗人的朋友方干。东园:诗人的别墅。 2. 车马少曾通:意思是说,很少看见有车马经过这里。 3. 人卧春寒里:意思是说,人们睡在春天寒冷的时候。 4. 莫雨中:意思是说,不要在雨中。 5. 新柳色:新长出的柳树颜色。 6. 吟对落花风:意思是说,对着风吹落的花瓣吟诵。 7. 谈名迹:谈论名声和遗迹。 8.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此诗是写诗人乘船过西湖时的所感,全诗以“过”字统领全篇,前四句描写舟行之景,后四句写舟行之感。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并交代舟行的方向;颔联写出舟在雾中穿出青山的美景;颈联写船到江口,因停桨而看不见船上的人了;尾联写停桨后的感受。 【答案】 译文:拂晓时从严城出发,船儿或许就要迎面而来。青山在雾里露出峰头,粉墙映在水中分外明亮。妆已残破,歌已断绝
这首诗是送别诗,写的是送别一位名叫方东园的友人。 "云山已改夏,花鸟尚留春。"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云山已经换了季节,春天的花鸟仍然留在了夏天。这里,诗人以云山和春花作为时间的标志,表达了对友人离别后的思念。 "却送还乡客,空惭久滞人。"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送你回到故乡,自己却因为久久滞留于此而感到羞愧。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希望他能够早日回到家乡。 "扁舟生旅思
诗句释义: 1. 方绕人话别 - “方”在这里指的是刚刚。“绕”是环绕、围绕的意思,“人”指同伴或亲人。 - “话别”即相互告别,这里表示在分别的时候互相交谈。 2. 兹别可无愁 - “兹”通常用来指代现在,“可”表示可能或者可以。 - “无愁”意味着没有忧愁或烦恼,表明离别时并不感到悲伤。 3. 还乡岂浪游 - “还乡”指的是回到故乡。 - “岂”表示反问,意为难道。 -
闰七月七夕 巧侣重招邀,朱楼映晚霄。 凤机仍歇杼,鹊翼又成桥。 云幄香犹在,霞衣泪未消。 帝应怜别怨,暂许闰年饶。 注释: 1. 巧侣重招邀,朱楼映晚宵:指七夕节那天,恋人们再次相聚在一起。 2. 凤机仍歇杼,鹊翼再成桥:比喻织女织布的机杼停止了工作,而喜鹊搭成的桥也因为喜鹊飞走了而不在了。 3. 云幄香犹在,霞衣泪未消:形容织女虽然已经离开,但仍然留下了香气和泪水的痕迹。 4. 帝应怜别怨
《九日过东园》 云日弄秋晖,玄斋坐掩扉。草芳寒蝶恋,竹静午禽啼。 雅会便诗侣,闲行称道衣。若教邻近住,争遣往来稀。 注释: ①云日弄秋晖:形容云天和阳光交织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②玄斋:指书房。 ③芳草:指秋天的花草。 ④寒蝉:一种冬天的昆虫,鸣叫声像“凄凄”,故又称作“寒蛩”。这里借代秋天的声音。 ⑤竹静午禽啼:中午时分,鸟儿在竹林中栖息,发出悦耳的叫声。 ⑥雅会:高雅的活动或聚会。 ⑦道衣
奉□园隐期予不至 奉□园,即“奉□亭”,位于苏州城西,因晋代王羲之爱菊而得名。亭内有王羲之的画像、手植的古梅以及《兰亭序》碑刻。此诗写于王羲之去世之后。 雨馆卧多时,园亭误宿期。 雨馆是王羲之在任会稽内史时常住的地方,后来成为他读书写字的地方。诗人在雨馆中多时,却因为园亭没有按约好的时间开张而误了宿期。 恨无飞去梦,忽见寄来诗。 “恨”字表明诗人对园亭未能及时开张的遗憾和不满
注释: 正月二日雪 - 瞥屑复飘萧,随春态更娇。:形容雪花纷飞,犹如春天的柳絮般轻盈飘逸。 - 未甘从旧腊,还解避正朝。:不愿意跟随去年的腊月,而是选择避开正月初一开始的新年。 - 琪树花偏早,朱楼玉易销。:梅花在正月里早早绽放,而白玉楼台却容易受损。 - 若教先一日,应湿紫宸朝。:如果提前了一天,那么整个紫禁城内都将会是湿润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里的景色图,以正月为背景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时,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萧散任天真”句意为:我像天真的孩子一样,无拘无束地生活着;“浑忘是病身”句意为:我完全忘记了我是生病的身子;“问安多省吏”,这句的意思是说,在问候之后,我往往要询问一下官府的官吏;“投宿半乡人”句意为:我在客旅中投宿时,常常遇到一些同乡之人;“尘锁藏书阁”,这句的意思是说,书架上积满了灰尘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首先读懂全诗,理解诗意,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皋亭有感”是题目,全诗共八句。第一、二句是首联,交代了作者因战乱而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遭遇。第三、四句是颔联,作者在渔汀泊船的时候,曾经到过一个和尚的住所,并在那里题写了诗句。第五、六句是颈联,诗人在重游故乡的时候,看到当年自己曾经题写的诗篇,不禁感慨万分。最后两句是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