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中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并注意从多角度分析,如意象、意境、手法等。然后还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相关经历,结合这些分析诗歌大意。此诗首联“长陂千顷碧淙淙,浪卷秋风过石矼”,写秋水澄澈,浪花飞卷。颔联“记得夜来愁听处,一灯明灭照寒窗”,写在秋夜听到船夫歌声,想起往事,心绪凄然
【注释】 骚人:诗人。百感:各种感触。太平日:太平盛世的日子。避公侯:避开做官的人。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失意的文人,在太平之世,却感到百感交集,不自由,满身是尘土,只好躲着做官的人,以避其锋芒。诗题“集句”,即把前人的诗句摘录下来,加以变化组合,使之成为新的作品。这是一首很有特色的集句诗。 首句“骚人吟罢起乡愁”,化用李白《静夜思》中“低头思故乡”句式。“骚人”即诗人
柳 风吹拂着杨柳,丝丝缕缕的绿烟在风中轻轻飘荡。 春风吹拂下,嫩芽刚刚萌发,却尚未形成柳絮般的绵软。 柳树新芽初露,娇嫩欲滴,但还未长出细长的柳絮。 柳枝随风轻轻摇曳,仿佛是一幅动人的画面。 译文: 柳条被微风轻轻吹拂,丝丝缕缕的绿烟在空气中飘荡。柳芽刚刚萌发,还带着一丝嫩绿,尚未形成柳絮般的绵软。柳枝随风轻摇,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柳树的生机勃勃
【注释】 ①信都令:唐武宗李炎时期设置的信州。今江西上饶县西南,是古代信州的治所。 ②耘甫:字子美,陇西人,唐代诗人。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送别弟弟李耘甫去信州赴任的情景。 首句“溪水碧于草”,写景。这两句是说,溪水的碧绿比周围的草木还要绿,因此要远远地送别客人。这是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诗人远送兄弟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四句“写诗传别意,把酒听歌声”,写情。“写诗”是指李耘甫临行前
注释: 梨花:一种花卉。 等待清明得得芳,团枝晴雪暖生香:形容梨花开得旺盛,洁白如雪。 洗妆自有风流态,却笑红深睡海棠:比喻梨花的清新美丽,就像一位女子打扮得干净整洁,有风度。而海棠花则被比作一个害羞的女子,她红着脸,不敢露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梨花和海棠两种花卉的美丽。诗人用“梨花等待清明得得芳”来描绘梨花在清明时节的盛开状态。梨花的颜色洁白如雪,香气浓郁。接着
雪 随风拂拂玉花飘,入夜寒窗更寂寥。 炉火已残灯未烬,一帘疏竹白萧萧。 译文: 雪花纷纷扬扬随风舞动,像玉花一样飘落。入夜后,寒冷的窗户更显寂静。炉火已经燃尽,但灯尚未熄灭。一帘幽竹在风中摇曳,发出萧瑟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冬日雪景的古诗。首句“随风拂拂玉花飘”,用“玉花”形容雪花的美丽和纯净,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第二句“入夜寒窗更寂寥”,描绘了夜晚寒冷的窗户和寂静的氛围
青芜平野四围山,山郭依依紫翠间。 村远路长人去少,一竿斜日酒旗闲。 注释:青草覆盖的田野四周围被青山环绕,山边的小城(村庄)在紫色和翠绿色之间显得格外宁静。村落远离城市,道路曲折漫长,行人稀少,只有一竿斜挂的夕阳映照下酒旗在风中轻轻飘扬,显得十分闲适。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乡村风光的小诗。第一句写小城的四周是青草覆盖的田野,周围是起伏的青山,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第二句写小城的周边是一片宁静的环境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夜的景色。全诗共四句,第一句写景:柳塘上乌鸦在暗处啼叫;第二句抒情:明亮的月光下,水面上飘着洁白的云彩;第三句抒情:好是夜阑人不寐,半庭寒影在梨花;第四句写景:梨花树影映在地上,如霜雪般洁白。 注释: - 漠漠:模糊不清的样子。 - 晴飞玉有华:晴朗的天空中飘着洁白的云彩。 - 好是:正是。 - 阑:尽,完。 - 半庭寒影在梨花:指月亮照在梨花树上,使树枝的影子显得如雪一般洁白
溪水碧于草,溪边送客行。 写诗传别意,把酒听歌声。 去路青天远,归心白羽轻。 尊前折杨柳,一一是离情。
吕中孚是金代诗人。 吕中孚生于大约公元1190年前后,字信臣,是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人。他为人孝友纯至,因多次科举不第而选择以诗文自娱。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于《清漳集》,这本书收录了他的诗词作品。吕中孚的诗歌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与杨云翼、李献甫、王郁、康锡、雷思等人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