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
【注释】 万寿颂三章:万寿,祝词。颂,古代文体的一种。此篇为《文选》卷四十五所载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张衡集》中的《南都赋》中的名句。 南极星明耀蔚蓝,寿昌有象瑞光含;南极星:指北极星,即北斗七星中的天枢星。明:明亮。耀蔚蓝:照耀着深蓝色的天空。 声传中岳闻呼万,弦鼓虞廷度曲三;传:流传。中岳:山名,在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北。传说黄帝曾会于会稽之阴(今浙江绍兴县东南),因避帝驾,群臣皆东向再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语言和技巧。一般答题时先答出该首诗词的三两处名句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点作答。此诗是诗人对“妙高堂”的描绘。妙高堂,即佛寺。作者用“结茆庐”形容它简陋而朴素,又以“巢由物外居”比喻其超然物外,寄情山水。“云变白衣眼底事”,写出云卷云舒,变幻莫测
深沉院落隔嚣尘,夜静高悬月一轮。 注释:深沉的院子被喧嚣尘世隔绝,夜深了高挂的明月像一轮。 芍药栏边藏祖意,葡萄架里露天真。 注释:在芍药花旁隐藏着祖先的志向,在葡萄架下展现出大自然的真实。 契机且共论诗酒,忘我何妨互主宾。 注释:遇到机会就一起讨论诗词和饮酒的乐趣,忘记自我何妨成为彼此的主宾。 闻说台山蓦直路,明朝不必问前津。 注释:听说五台山有直接的道路
今月曾经照古人 磨洗无从鉴更真,清光一片自常新。 既然此地临今夕,岂不当年照古人! 冉冉浮生成往迹,茫茫世事总飞尘。 会须直上清虚府,永向蟾宫伴桂轮。 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译文: 月光照耀着古代的人们,他们的影子映在今天。即使岁月流转,时光变迁,但皎洁的月光却依旧如故,永不改变其真实面貌。 明月照耀的地方,就是诗人所处的现实生活
幽居 小筑幽居爱近郊,夜迟月色隐林梢。 寒侵珠箔灯光淡,风动纱窗竹影交。 野外钟声闻断续,案头诗律费推敲。 翛然兀坐情空尽,识得原无物可淆。 译文: 我喜爱在郊外的小筑中隐居,夜晚的时候,月亮的光辉映照在树林的顶端。 寒冷侵袭着屋檐上的珠帘,灯光变得暗淡,风轻轻地吹过纱窗,竹的影子交错在一起。 田野上传来断断续续的钟声,案头的诗律让我反复琢磨。 我独自坐着,心中充满了宁静
这首诗的原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秋夜独坐》。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词释义: - 飒然一派起秋林,相和无人竟夕吟。 - 飒然:形容秋风的声音,非常清脆而有力。 - 一派:一片。 - 起秋林:秋天树林里响起了风声。 - 相和:相互应和。 - 无人竟夕吟:没有人在整晚地吟诵。 - 竟夕:整晚。 - 吟:这里指吟诗。 - 默坐寂寥听不厌:静静地坐着,听着风声而不感到厌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是“赏析”,考生需要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然后分析诗句中蕴含的内容和情感,最后进行简要评价。 “扬子江”“扬子渡”是题目。扬子江,即长江,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以下入海。《水经注》说:“江自广陵城东下,径历阳城南。”《太平寰宇记》卷一0八《江南道》载:“江州……江流至采石矶……又东北至大江口入海。……江口有石壁
山气日夕佳 岭衔斜照澹云收,翠霭参差晚更幽。 注释:山间的云雾被斜照的阳光渐渐散去,傍晚的山林显得更加幽静。 赏析:首句“岭衔斜照澹云收”,描绘了一幅夕阳下山岭和云彩逐渐消失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翠霭参差晚更幽”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宁静美景的赞赏之情,认为在这样一个傍晚时分,山林中的云雾和树木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更加神秘和宁静的感觉。 心静随缘皆自得,情空何事可关愁? 注释
趵突泉应制 历下重临羽旆扬,名泉漾漾丽池光。 拂开玉镜涵天影,看涌银涛喷雪香。 睿藻昔曾悬日月,恩辉今又照沧浪。 温然乳液通灵脉,派引阳和浩劫长。 注释: 1. 历下:指济南的历下亭。重临:重新来到。羽旆(pèi):古代帝王出行时所乘的旌旗。这里泛指帝王的仪仗。扬:扬起。 2. 名泉:有名的泉水。漾漾:水波荡漾的样子。丽池:美丽的池子。 3. 拂开:推开。玉镜:玉石做成的镜子。涵:包含、包容
诗句释义与译文: 紫禁春深,丽景融融,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庆云之中。 瞻天有喜,趋承近前,祝圣无疆,拜舞同声。 毫覆尧眉含秀采,神凝舜目炯方瞳。 生成奇表占徵应,共指南山比寿崇。 - 注释: - 紫禁春深丽景融:紫禁(故宫)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 - 熙然身入庆云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如同进入庆贺云雾之中。 - 瞻天有喜趋承近:仰望天空,看到吉祥的征兆,于是趋步向前。 - 祝圣无疆拜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