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洗无从鉴更真,清光一片自常新。
既然此地临今夕,岂不当年照古人!
冉冉浮生成往迹,茫茫世事总飞尘。
会须直上清虚府,永向蟾宫伴桂轮。
今月曾经照古人
磨洗无从鉴更真,清光一片自常新。
既然此地临今夕,岂不当年照古人!
冉冉浮生成往迹,茫茫世事总飞尘。
会须直上清虚府,永向蟾宫伴桂轮。
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译文:
月光照耀着古代的人们,他们的影子映在今天。即使岁月流转,时光变迁,但皎洁的月光却依旧如故,永不改变其真实面貌。
明月照耀的地方,就是诗人所处的现实生活。难道它不能在当年照亮过古人吗?
月亮的光芒渐渐消逝,成为往事的痕迹;世事如梦,一切都将化为尘土。
我一定要直接飞升到高远的仙境,永远陪伴嫦娥在明亮的月宫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的思考,以及对宇宙、人生和命运的感悟。诗中的“月”是诗人情感的象征,他以月亮为媒介,抒发了自己对历史、现实和人生的感慨。
首句“今月曾经照古人”,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月亮虽然历经沧桑,但它始终照耀着古人的身影,仿佛在告诫人们要珍惜当下,不忘初心。
次句“磨洗无从鉴更真,清光一片自常新”描绘了诗人对月亮的深刻理解。他认为,尽管岁月流转,但月亮始终保持着它的真实面目,无论经历多少磨洗和清洗,都不会失去其原有的光泽。这象征着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坚持,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要保持自己的信念和品质。
第三句“既然此地临今夕,岂不当年照古人!”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他认为,尽管现在身处这个时代,但月亮依然能够照亮古人的身影。这启示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过去的怀念。
第四句“冉冉浮生成往迹,茫茫世事总飞尘”揭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他认为,人生如同飘渺的云烟,一切都将随风而去,最终消失在世间。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悲观态度,但他也从中找到了生命的真谛——追求真理和坚守信念。
最后一句“会须直上清虚府,永向蟾宫伴桂轮”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他认为,只要保持对真理的追求和坚持,就能够飞升至高远的仙境,永远陪伴嫦娥在明亮的月宫中。这象征着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