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明
诗句原文: 古洞入青冥,山通武陵渡。渔郎莫放舟,恐失花间路。 译文: 古老的山洞深邃幽静,山峰连接着武陵的渡口。渔夫请不要放船前行,以免迷失在花海的小路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和渔夫的谨慎。诗中的“古洞”、“青山”、“武陵渡”等词汇,为画面增添了神秘色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而“渔郎莫放舟,恐失花间路”则表达了诗人对渔夫的提醒
注释 城南好花树,不作看花行。 城南的好花树上的花朵,我不打算去看花。 恰好人来日,春风不放晴。 恰巧有人来的日子,春风也不放晴。 赏析 《清明二首》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人们赏花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诗中“城南好花树”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春日里自然美景的魅力,让人无法抗拒。而“不作看花行”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赏花活动的淡泊态度,他并不追求表面的繁华
注释:玉河回旋宛转,丹阙耸立在山岭之上。我出入于云霄之高,蹉跎岁月,身居江海之间。 赏析:诗中“玉河”指代银河,“丹阙”则形容宫殿,诗人以银河作比,将宫殿的巍峨描绘得更加生动、具体,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仕途坎坷的感慨。诗中的“出入云霄上”,“蹉跎江海身”,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厌倦
【注释】1.席:座位。分得:指得到诗。时字:即“时”字韵的诗。2.豫斋:即张豫斋,诗人的朋友。3.泽国:指扬州,作者家乡。 【赏析】此诗作于元至元十四年(1277),诗人在扬州任官,友人张豫斋到访。席间,诗人吟诵了一首《时字送豫斋二首》中的一首。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与友人相聚在扬州城,登上楼阁观赏月色;后两句写诗人给友人寄去自己的诗稿,多是描写旅途生活的客中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 1. 饮鲍以忠:在酒宴上,我为你斟酒表达忠诚之心。 2. 万户夹垂杨: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栽有杨柳树。 3. 君家大道傍:你家就坐落在宽敞的大路边。 4. 相逢一尊酒:我们相遇在一起举杯畅饮。 5. 何惜醉他乡:为何舍不得在这异乡醉酒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友人的一首赠别诗。首联“饮鲍以忠”表明了李白的豪迈之情,他用酒来表达对朋友的忠心。颔联“万户夹垂杨
【注释】 双梧草堂二首:即《双梧草堂》,作者自号。 别:离别。 采采桐始华:采摘桐花。 银床:指月光如银,洒在桐树上。 秋到美人家:梧桐叶落,正是秋天。 【译文】 记得离别那草堂的时候,桐树刚刚绽开了花。 银白色的月光洒在桐树上,秋风吹来,梧桐叶纷纷飘落。 【赏析】 此诗写秋日之思。开头两句,点明题旨。诗人回忆与故友分别时的情景,那时正值桐花盛开时节。“采采桐始华”,意谓桐花初开,采摘不尽
【注释】: 馈我高林杏,馈:送给;高林:高大的树木。谢泰公给我送来了高树上的杏子。 开函烂如火,指打开信封时,看到里面装着的杏子烂熟的样子就像燃烧的火焰一样。 安得秪树园,安得:怎么能够;祗:只。我怎么才能够在您的果园里摘到这成熟的杏子呢? 从公问真果,从:跟随;公:您。我跟随您去询问这些真正的杏子是从哪里来的吧。 【赏析】: 《谢泰公馈杏》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五言绝句
注释:白云如英英的白云华,六山如采采的六山秀美。为问维摩病重,这茶汤是否清凉。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送朋友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时所写。诗的前两句以“白云”和“六山”作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而后两句则是直接提问维摩病重时喝此茶是否清凉。整首诗充满了对朋友深深的关心和祝愿
【注释】: 席上分得时字送豫斋二首 其二 花影晚离离,迢遥动远思。 清宵不成寐,山雨到窗时。 译文: 花儿的影子在傍晚时分摇曳不定,让我不禁思念远方的人和事。 深夜里无法入睡,因为窗外传来了山雨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以“花影晚离离”起兴,通过描写花影的摇曳不定,引出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接下来两句“迢遥动远思”、“清宵不成寐”,诗人用“迢遥”形容这种思念之情,既表达了距离的遥远
注释:你喜欢的是堂前的梧桐树,它高大挺拔,枝干碧绿。在秋天的时候,你在月光下思念我,枫叶落在云窗上。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堂前树木的美景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诗中的“君”指作者自己,他喜爱这棵高耸入云的梧桐树,因为它的枝干碧绿,如同少女般婀娜多姿。而“双”字则形象地描绘了梧桐树的壮观景象,仿佛是一对恋人在相互凝视。诗中的“相思”二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情人的深情思念。而“秋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