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
月夜泛舟 晚凉微雨过,载月泛兰舸。 柳度朦胧影,窗摇潋滟波。 光因秋近皎,诗向望中多。 风送清香细,依稀数点荷。 注释: 1. 晚凉微雨:晚上凉爽的微雨,形容夜晚的天气。 2. 载月泛兰舸:乘着月亮,泛着船。 3. 柳度朦胧影:柳树的影子显得朦胧不清。 4. 窗摇潋滟波:窗户摇曳着波纹。 5. 光因秋近皎:因为秋天的到来而更加明亮。 6. 诗向望中多:诗歌在望中的景色更多。 7. 风送清香细
【注释】 初秋,指农历七月。玉泉山,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夹岸,两岸。残蝉,指夏天的知了。沸,形容声音大而嘈杂。轻舟,小船。数里过,几里地就过去了。黄新亚畦稻,即“黄稻田”。红老贴波荷,荷花已老,紧贴着水面。花木芳心歇,指花草树木的生命力已衰退。乾坤,天地。秋意多,秋天的气息很多。拈毫,用笔写诗。抒逸兴,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抱负。漫,随意的意思。莫漫,不要随便。 【赏析】 首联“夹岸残蝉沸,轻舟数里过”
【注释】 初秋玉泉山 其一:玉泉山,在今北京市西城区。鸣镳、画桡:指游船。鸣镳,即响马。画桡,即有画装饰的船桨。清,清澈。稔,庄稼成熟的样子,泛指丰收。仓箱,仓库,这里指粮食。看,盼望。慰,安慰。宵,夜晚。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作者此时已经六十八岁。诗人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玉泉山初秋时节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他对于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抓住意象、典故、情感等方面分析作答。本诗是诗人游览书室时所写,表达了诗人游学之乐和读书之趣。首联描写太液池上微风拂面,轻舟任情飘荡,点出诗人游心于大自然之中;颔联写在游乐之际,仍不忘读书,表明了诗人热爱读书的情怀;颈联通过“比德”这一手法,写出了诗人对荷花的喜爱及由此引发的联想;尾联写卧游观景,意犹未尽,移情入景
【注释】 北窗初启处,徙倚趁微凉:北窗是窗户的方位,“初启”表示刚刚打开,说明天气还很热。 徙倚:徘徊。趁:乘着。 花木畅生意:花木在夏季旺盛地开放生长。 山川媚素光:山和水在夏日里显得那么清秀美丽。 堂深爱暑远:室内的炎热已经远离了。 人静觉天长:人们静下来的时候感到时间过得很慢。 插架三千卷,因风散古香:书架上陈列着许多书,随着风吹过发出淡淡的香气。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和诗人的观点态度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本题要求赏析“苍茫迷近远,源在白云边。”这两句话的意思。从全诗看,“苍茫”是指秋天的景色;“迷近远”是说秋野景色辽阔
凉山行凉气逼,烟径露华濡。 译文:凉山的气息逼人,烟雾中的小径上露水湿润了土地。 注释:凉山:地名,这里指代诗人所在的凉山地区。凉气逼:凉山的寒气逼人。烟径:烟雾弥漫的小径。濡:湿润。 赏析:此句描绘了作者所处的环境,凉山地区的气温较低,气候寒冷,空气湿润,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村爨寒难起,峰岚晓欲铺。 译文:村庄里炊烟升腾,寒冷难起;山峰上的云雾在清晨渐渐散开。 注释:村爨:村庄里的炊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鸣驺出天府: - 鸣驺:指马匹嘶鸣,这里形容军队出发时的声势。 - 天府:指唐朝的都城长安。 2. 停辔驻雄关: - 停辔:停下马鞭,表示休息或停留。 - 雄关:指著名的雄壮关隘,这里比喻重要的战略要地。 3. 雁避弯弓士: - 雁避:像大雁一样避开。 - 弯弓士:擅长射箭的士兵。 4. 熊罗执戟班: - 熊罗
黄花路 午过黄花路,桃源别有津。 秋山藏野坞,村犬吠行人。 抚字期良吏,驱驰戒武臣。 廑怀在闾里,三代此遗民。 译文: 中午路过黄花路,桃源县别有渡口。 秋天的山藏在山谷中,村里的狗叫声迎接行人。 期望官员能够尽责,告诫将领不要妄为。 百姓的忧虑只在乡村,古代是三代遗留下来的人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首句“午过黄花路
晴 云气依山敛,风声傍柳生。 一川秋日朗,万里太虚晴。 策马凉迎袖,鸣銮爽拂旌。 尤欣白露近,麦垄看重耕。 译文: 晴朗的天气让云彩收敛在山后,微风轻拂着柳树发出声响。 一川的秋日明朗,万里的天空湛蓝无垠。 骑着马迎面而来凉爽,鸣鸾车的声音清越而舒畅。 尤其喜爱白露即将到来,麦田里农人准备开始辛勤劳作。 注释: 1. 晴: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意思。 2. 云气依山敛,风声傍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