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
【注释】 咽笙簧,笙簧发出的声音。 曳,拖着。 怀,思念。予,我。 偏,反而。 暂息,暂时停止鸣叫。 群兴,众多鸣叫。噪,喧闹。 中郎,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辞赋家蔡邕。精博物,精通各种事物。 识,识别。 【赏析】 这是一首咏蝉的诗,诗人抓住“夏”、“蝉”这两个特点,以“怀秋意”、“入夏忙”等词句来表现其对夏之蝉的赞美之情,全诗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首联写蝉声。诗人把蝉的鸣声拟人化
赏遇楼叠前韵 山静夏无暑,窗虚楼似斋。 绿云铺野暗,爽籁韵松佳。 衣润泉流涧,人闲鹤唳阶。 几多忧乐意,高咏一开怀。 注释: 1. 山静夏无暑:山静谧无声,夏天没有暑气。 2. 窗虚楼似斋:窗户虚掩,楼阁像书房一样宁静雅致。 3. 绿云铺野暗:绿树如云般覆盖田野,使田野显得阴暗。 4. 爽籁韵松佳:清凉的风吹过松林,发出悦耳的声音,非常美妙。 5. 衣润泉流涧:衣服因为泉水的滋润而变得湿润
这首诗是作者在西山泛舟时所作,诗中描绘了西山美景和船行江水之景,充满了诗意。 诗句释义: 1. 西海泛舟 其二 2. 西山浓似染,倒影入清涟。 3. 畅此眺吟趣,何殊书画船。 4. 绿蒲依碧水,白鹭上青天。 5. 座里闻双橹,舟移别一川。 译文: 1. 我再次泛舟于西海之上,西山的景色如同被浓墨重彩地染过一般,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与清澈的水波交相辉映。 2. 在这畅快的眺望和吟咏之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以及写作技巧。然后浏览全诗,抓住全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歌的主题。最后根据试题要求对诗歌进行赏析即可。“西海泛舟 其一”中岸柳遮阳景,湖风漾碧波。雨馀行处静,山翠望中多。意思是
夜雨滴空阶,无眠意亦佳。 译文:深夜的雨声敲打着空荡荡的台阶,我无心睡眠,反而感到心情愉悦。 注释:无眠意亦佳:没有睡意也感到愉快。 泽普苏田槁,功殷润物荄。 译文:雨水滋润了干枯的田地,使万物生长。 注释:泽普苏田槁:雨水滋养了干枯的田地。 功殷润物荄:使万物茁壮成长,恩泽深厚。 译文:雨水滋润了干枯的田地,使万物茁壮成长。 半年忧思切,此际少纾怀。 译文:经过半年的忧虑,这个时候心情稍微舒缓
萤 雨后飞萤出,因风散碎光。 梧阶流熠耀,芦岸照苍茫。 裁句吟清夜,摊书卧晚凉。 那堪当夏半,秋意到南塘。 译文: 雨后的天空中飞舞着萤火虫,它们随着微风飘散成一片片光芒。 在梧桐的台阶上,萤火虫闪烁着光芒,映照出一片明亮。 在芦苇荡漾的水畔,萤火虫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水面,映照出一片苍茫的景象。 我裁剪出诗句,吟唱在清静的夜晚;我摊开书籍,躺在凉爽的晚上。 可惜的是正当夏季的一半时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赏析“空色原无二,林泉自有真”,可先解释关键词语的意思,再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 【答案】 译文: 夜晚宿具游山兴致,因来避暑频繁
【注释】 夜雨 其二:指夜晚的雨。 舂容:春雨滋润。 嘉祥应九农:吉祥之事,应兆于农业。 心殷一犁雨:心里盼望着春雨滋润。 听彻五更钟:听到五更时分的钟声。 花气香疑煎:花香好像被煎煮了一样。 苔纹润欲封:湿润的苔藓好像要封住了一样。 明朝凭望处:明天在何处远眺。 宫树绿添浓:皇宫中的柳树更加绿。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雨的诗。首句写春雨的连绵不断和春天的到来,二
【注释】 消夏十咏 其三 扇:指团扇,一种古代用竹制或木制,边缘镶以丝绸的圆形小扇。 怀清衣袖里:意即把团扇收进怀里。 绮罗丛:织锦丝织物。 几叠烟云面:形容扇面上有山水、花鸟等图纹。 一堂松竹风:指团扇上画着松树和竹子。 展疑弓未满:展开时,似一把未拉满的弓。 悬似月当空:扇子高高挂起,像一轮明月。 阊阖:指天门,神话中天的门户,也泛指天。 仁化:施仁德教化之意。 寰区:宇宙天地之间。 遍德同
【注释】 消夏十咏 其一 荷:荷花。 澄思临池镜(清静的心情对着池中的明镜):形容心情的宁静。 含情对月窗(深情地对着月光中的窗户):形容心情的寂寞和孤独。 春光回洛浦(春天的阳光在洛水之畔荡漾):比喻春天的美好景色。 秋水忆湘江(秋天的水波在湘江边涌动):比喻秋天的景色。 爱看花无万(喜欢欣赏花朵,不厌倦):形容爱好广泛。 宁闻格有双(宁可听到两首歌):形容对音乐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