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
过谷口元赞善所居 进入山谷,拜访友人元赞善的居所。 入谷访君来,秋泉已堪涉。 走进山谷,来到友人居住的地方。 秋泉已堪涉。 秋日的泉水清澈可以涉水。 林间人独坐,月下山相接。 山林间有人独自坐着,月光从山峦之间洒落。 重露湿苍苔,明灯照黄叶。 重重叠叠的露珠湿润着青草上的苔藓,明亮的灯火照亮了黄色的树叶。 故交一不见,素发何稠叠。 老朋友已经不相见,我的白发又多又乱。 译文: 走进山谷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要结合诗中关键词来理解。“古人留路去”“今日共君行”中的“古人”“今日”,表现了时间的变化;“留路”、“共君行”表现出了友情,这是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若待青山尽,应逢白发生”是说如果等到天黑,应该就遇到你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谁知到兰若,流落一书名”是说谁知道我到了兰若寺,我的书都流落在寺庙里了。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答案】
【注释】 春游乐:春天的游乐。 游童苏合弹:游子弹奏着苏合香制成的弦乐器。苏合香为一种香料,能发出悦耳的声音。 倡女蒲葵扇:美女拿着蒲葵扇。倡女即妓女,以美貌而出名。 初日映城时:太阳刚照到城头时。 相思忽相见:突然之间,与爱人相见。 褰裳步路草:撩起衣裳踏在野草上。 理鬓回花面:梳理发髻,使脸庞如花一般美丽。 薄暮不同归:天色将晚,两人却各自离去,不回家中。 留情此芳甸:留恋这美丽的草地。
【解析】 此诗是写送别钱员外的,前两句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后两句写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全诗情景交融,意境幽远。“野菊开欲稀,寒泉流渐浅。”野菊开得稀少,泉水流得更少了。野菊开得稀少,意味着秋意更浓,而泉水流得更少,则更显出秋天的萧瑟和寒冷。野菊虽不艳丽,但清芳幽独,它一开就给人带来淡淡的清香和幽雅的情趣,这在菊花中是难得的珍品。 “幽人步林后,叹此年华晚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李白的《九日送司空文明》。以下是诗句与译文: 1.我有惆怅词,待君醉时说。 我有忧愁的词句,等您酒醉时再说。 2.长来逢九日,难与菊花别。 每逢九月九日,很难同菊花告别。 3.摘却正开花,暂言花未发。 摘下正在开放的花朵,暂时说还没开。 注释: - 惆怅词(zhāng táng cí):忧郁、伤感的词句。 - 待君醉时说:等待您酒醉的时候再谈论这些。 - 长来逢九日
折杨柳 东城攀柳叶,柳叶低着草。 少壮莫轻年,轻年有衰老。 柳发遍川冈,登高堪断肠。 雨烟轻漠漠,何树近君乡。 赠君折杨柳,颜色岂能久。 上客莫沾巾,佳人正回首。 新柳送君行,古柳伤君情。 突兀临荒渡,婆娑出旧营。 隋家两岸尽,陶宅五株荣。 日暮偏愁望,春山有鸟声。 注释: 1. 东城:指代诗人所在的城市或地区的东面。 2. 攀柳叶:攀摘柳叶作为诗作的素材。 3. 柳叶低着草
《游终南山因寄苏奉礼士尊师苗员外》 半岭逢仙驾,清晨独采芝。 壶中开白日,雾里卷朱旗。 猿鸟知归路,松萝见会时。 鸡声传洞远,鹤语报家迟。 童子闲驱石,樵夫乐看棋。 依稀醉后拜,恍惚梦中辞。 海上终难接,人间益自疑。 风尘甘独老,山水但相思。 愿得烧丹诀,流沙永待师。 【注释】 游终南山:在终南山游玩。 因寄苏奉礼士尊师:因此写信给苏奉(字士尊),尊师是对他的敬称。 苗员外:指诗人的朋友苗异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并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来分析。 “本与戴徵君,同师竹上坐”,意思是说本来和戴徵君(即戴叔伦)是一起在竹林中坐着学习的。“竹上坐”指学习时坐在竹子上,表明自己和戴徵君都是学有所获的人。 “偶为名利引,久废论真果”,意思是说因为偶尔被名利所引诱而荒废了学业(讨论真理),“引”指引诱
这是一首描写晚春时节,诗人与校书相遇,相互赠答的诗。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这首诗是写诗人与夏侯校书在晚春时分相遇,夏侯校书醉醺醺地,而诗人则与之相对饮酒作乐。 欹冠枕如意,独寝落花前。姚馥清时醉,边韶白日眠:诗人在夏侯校书旁边,歪戴着帽子,枕着如意,独自睡在落花之前。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姚馥”,指的是东汉时的姚光(字馥),他曾在清闲的时候醉酒;另一个是“边韶”(字邵)
诗句释义 1 “惆怅流水时”:这句表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对过去的感慨。"惆怅"表示一种忧伤和不安的情绪。"流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暗示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 2. “萧条背城路”:描述的是诗人离开家乡背向城市的荒凉景象,这里的"萧条"指的是冷清、荒凉,而"背城"则强调了与家乡的距离感。这种描写传达了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情绪。 3. “离人出古亭”:诗人走出古老的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