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九畴
注释: 亭柯碧合龙蛇影,睡起辘轳鸣晓井。 亭台树木苍翠碧绿交错,像龙蛇的影子一样。我醒来后发现早晨的井边传来了辘轳声。 一帘晓雨卷不晴,槐花满地黄金冷。 清晨的雨水把天幕打湿了,地上铺满了金黄的槐花。 屈指西风又到门,相思团扇欲生尘。 转眼间秋风又吹到了门前,思念之情如同已经陈旧的团扇,让人感到心烦意乱。 何时万户垂杨里,高揖金鞭逢故人。 什么时候我们能再次重逢在杨柳成荫的大道上
李道人家山图 见说高斋住太行,溪山襟带古祠堂。 圭桐叶落周家雨,铁树根盘晋国霜。 烽火不堪耕夜月,画图犹可挂残阳。 自怜不及汾州雁,春去秋来过石梁。 注释 1. 高斋:指道士的住所。太行:指太行山。 2. 圭桐:一种植物。周家雨:指周代(公元前1046~前256)的雨水,这里泛指周朝的文化或历史。晋:指晋国(今山西)。 3.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信号。这里指战争。耕夜月:在月光下耕种。 4. 画图
莫春山家二首其一 注释: 1. 山烟向晚白蒙蒙,人过梨花树底风。——傍晚时分,山间烟雾缭绕,显得朦胧而迷蒙,行人经过梨花树下时,一阵微风吹过。 2. 一犬不鸣村径黑,野灯孤起远林中。——一只狗不叫了,村庄的小路显得黑暗;远处树林中的野灯孤独地亮着。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神秘的乡村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的景色和乡村的生活。在诗的开头,诗人通过描绘山间的雾景和梨花树
莫春山家二首 其二 【注释】: 莫春:即暮春。指暮春时节。山家:指隐居的山中人家。 阑:尽也,完了。 壮气:豪迈之气。欲消磨:要消逝了。 奈此:哪管这些。 青灯:青色的油灯。 永夜:长夜。 壁上取琴弹一曲:在墙壁上取琴弹奏一曲。 不知天外落银河:不知道天上有银河落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人用“壮气”二字点明题旨。“语阑”“壁”二字点出时间地点,“欲消磨”三字写出心情
【注释】 俳优:古代的滑稽演员。施能:指晋代的施耽,字长文;卖晋:指卖弄晋朝的权术,暗喻施耽出卖自己的主上。移君贰:指施耽在晋成帝时为中书令,他与尚书令庾冰不和,曾建议成帝“移镇”。旃解讥秦救陛郎:旃,通“谈”,议论;危言,即“危言危行”;秦救陛郎,指苻坚派徐邈入蜀劝后主孟昶投降的事;危言危行,意即说些危险的话,做些危险的事。却教若辈管兴亡:却,反而;若辈,你们这些人;管,管领;兴亡,指国运盛衰
红梅 一种冰魂物已尤,朱唇点缀更风流。 岁寒未许东风管,澹抹秾妆得自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红梅的七绝诗。首句写红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其冰肌玉骨、清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颔联写红梅在严冬中依然绽放,不依赖春风的吹拂,自有一番风韵。颈联写红梅在寒冷的环境中,却能保持自己的本色,淡抹浓妆,显得更加自由自在。 整首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高远开阔,通过对红梅的描绘,赞美了红梅的坚韧和高洁品质。同时
手植桧印章 梁折山摧入小成,日华留得寸晖明。 不盈一握空虫篆,未丧斯文粗姓名。 草木西周朝有暮,图书东观死犹生。 二千年后司封纽,未信栽时出此情。 译文: 梁木折断、山峰崩塌进入小成就,日光留下一丝光辉。 不足一握的碑文,如同空虫篆刻,却仍保存着斯文的痕迹。 树木草木到了西周末期就已衰落,但古籍中的学问和思想依然生机勃勃。 在两千年之后,这些文字和知识仍然珍贵,仿佛它们从未离开过。
昨夜新凉御褐裘,一番节物弄清愁。 月悬双杵若为夜,人在一隅偏觉秋。 败叶只能惊画扇,啼螀终不到朱楼。 还乡梦断寒衾晓,依旧云山是蔡州。 注释: - 昨夜新凉御褐裘:昨夜(昨晚)天气凉爽,穿着御用的褐色粗布衣服。御褐,泛指官服,也代指皇帝的御用衣物。 - 一番节物弄清愁:一番节日景象让人感到惆怅、忧愁。 - 月悬双杵若为夜:月亮高悬,仿佛在夜晚里悬挂着两个捣衣的棒槌一样(形容月光皎洁)。 -
注释:清明时节,村村的榆树火苗在碧绿的烟雾中闪烁新绿,清明节过后,人们纷纷回家拜祭扫墓。城里的人多数白发苍苍,而外出游玩的年轻人却依然年轻活力。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乡村景象和城市风貌。诗中通过对比,突出了清明节后人们的不同状态。在农村,人们忙着拜祭扫墓,而城市里则显得有些冷清。然而,城市的繁华与农村的自然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观察和描绘,展现了人们对清明节的重视
注释: 堂溪城:即堂溪,今属江西。南:向南。感寓:感慨抒发。断岸崩崖带草长,茂林高垲晚生凉:断岸上的山崖被冲刷得参差不齐,草木丛生;茂密的树林在高处显得格外清凉。 田头经水成驹卧,云色因风变狗苍:田间的水已经漫过田埂,像马一样躺在地上;而天上的云彩随着风的变化而变化,有时像狗的黑色,有时又变成白色的羊群。 战地尚余唐垒栅,故城曾入楚封疆:虽然战乱已久,但唐朝留下的堡垒和栅栏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