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筠
孙氏午沟桥亭(《全唐诗》卷九五七作“孙氏午桥亭”) 闲来桥北行,偶过桥南去。 寂寞独归时,沙鸥晚无数。 注释:孙氏午沟桥亭:作者游憩的亭台。午,太阳正午。孙氏,指诗人的朋友孙位。《晋书·隐逸传》:“孙位字元图,广陵人。少与戴安世俱学,而安世先达,位每欲从安世求教,安世不肯。位乃变名姓为东莱都侯李尚,事安世弟子张恢。”《太平御览》卷六三引《吴录》:“吴孙权以孙策女孙夫人适会稽王孙绍。孙绍死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韩陵道中”的译文是“在石头山险峻的坡间”,然后对诗句进行解读,最后分析其情感、意境和手法。 【答案】 译文:石山峻峭,两坡之间(石头山高峻陡峭),秋天我来到这里不知多少次了。日暮时,蹇驴鞭不动,天意要让我数一数前山的景色。注释:韩陵,即恒州北山。韩陵,即恒州北山。荦确,形容山势高峻。子细
【注释】 狱中见燕:在狱中看见燕子。 迂疏:迂腐,拘守常规而不灵活通达。 触祸机:触动了祸患的机缘。 嗟君底事入圜扉:感叹你有什么过失而触犯了法网被关进监狱。 圜扉:古代指狱门,这里代指监狱。 何处茅檐不可飞:到处都有茅屋的屋檐可以飞翔。 【赏析】 首句写狱吏之不近人情,次句写诗人自叹之不幸遭遇,第三句写落花飘零于风尘之中,第四句写茅屋屋檐可飞天,意在言外,暗寓对诗人遭难的同情。诗中“狱”
【注】 1.竹枝:指《竹枝词》中的竹枝曲调,相传为屈原所作,后来被乐府采用。 2.天寒杖履独来时:天冷,拄着拐杖,独自来到这里。 3.门前:指自己家门口。 4.清:清澈,明净。 5.照我:映照于我。 6.星星:形容头发花白的样子。 7.赏析:诗人在偕乐亭的夜晚,看着门前的流水,看到自己的白发,想到年老将至,感慨万分
登林虑南楼 户牖凭高可散愁,石田棋布青林稠。 西山万古碍新月,南风六月生凉秋。 见说官闲百无事,不妨客至一登楼。 扬州骑鹤亦何有,诚哉不负三年留。 注释与赏析: 1. 登林虑南楼:在金朝元代时期,王庭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2. 户牖凭高:指站在高台上远望四周,户牖是窗户,可以眺望远方的风光。 3. 石田棋布:形容田野中散布着许多石头。棋布是指像下棋一样分布有序的样子。 4. 青林稠
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体裁之一,通常四句构成,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下面是这首五言绝句的原文及翻译: 绝句: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竹影和诗瘦:“竹影”指的是夜晚竹林中的影子,“诗瘦”形容诗句的风格,既简洁又纤细。这里用来形容竹子和诗句共同营造的清雅氛围。 2. 梅花入梦香:通过将梅花的香气引入梦境,增添了诗意和美感
【注释】 1. 家:指家乡,故乡。 2. 孤云落照间:孤雁在夕阳余晖中飞过。 3. 行人已上雁门关:行人即旅人,已登上雁门关。 4. 凭君为报平安信:请你替我带回家人的平安消息。 5. 才是云中第一山:才到达天边云海中的最高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过泥河见到的大雁,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家在孤云落照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注释】 大安寺试院:即“大安寺”的考场,在京城长安。寒食清明好时节:指春暖花开,气候宜人的清明时节。憔悴独离家:形容自己年年因考试而离家在外,身体消瘦,心情凄苦。 【赏析】 此为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诗题一作《寒食野次》。这首诗是作者应试期间所作。前四句写考场外的景象;后四句抒发自己的感受。首句点明题目中的“试院”,说明是在参加考试。次句以花喻人,写出了考场外花开花落,人来人往的景象。三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登林虑南楼 殿阁偏宜落照间,倚天无数玉潺湲。 黄华墨灶知名寺,荆浩关仝得意山。 游子也如红树老,残僧偶与白鸥还。 人生见说功名好,不博南楼半日闲。 译文: 登上林虑(今河北邢台市)南楼,看到夕阳映在宫殿上,犹如无数流水般绵延不断。黄华寺的墨炉和关仝、荆浩的画,都是闻名的名胜古迹。游子们也像红树一样老了
注释: 1. 珠璧佳城下:比喻自己所处的环境或地位,如同珍珠和美玉般珍贵。 2. 丹青败稿间:指自己的艺术创作,曾经有过辉煌,但最终未能成功,只能以失败告终。 3. 残年两行泪:形容自己晚年时,对过去的遗憾和悔恨,流下了两行泪水。 4. 绝笔数重山:形容自己的一生经历重重困难和挫折,如同攀登重重的山岭,最后却未能登顶成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己过去经历的感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