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西风吹竹枝,天寒杖履独来时。
门前流水清如镜,照我星星两鬓丝。
【注】
1.竹枝:指《竹枝词》中的竹枝曲调,相传为屈原所作,后来被乐府采用。
2.天寒杖履独来时:天冷,拄着拐杖,独自来到这里。
3.门前:指自己家门口。
4.清:清澈,明净。
5.照我:映照于我。
6.星星:形容头发花白的样子。
7.赏析:诗人在偕乐亭的夜晚,看着门前的流水,看到自己的白发,想到年老将至,感慨万分。
日暮西风吹竹枝,天寒杖履独来时。
门前流水清如镜,照我星星两鬓丝。
【注】
1.竹枝:指《竹枝词》中的竹枝曲调,相传为屈原所作,后来被乐府采用。
2.天寒杖履独来时:天冷,拄着拐杖,独自来到这里。
3.门前:指自己家门口。
4.清:清澈,明净。
5.照我:映照于我。
6.星星:形容头发花白的样子。
7.赏析:诗人在偕乐亭的夜晚,看着门前的流水,看到自己的白发,想到年老将至,感慨万分。
《丛台绝句》是金朝诗人王庭筠的作品,诗中“猛拍阑干问兴废,野花啼鸟不应人。”这句诗描述了诗人猛拍栏杆,想要询问丛台的兴衰,但是野花和啼鸟却不予回答。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析: 1. 猛拍阑干:这里描绘了诗人急切的动作,他拍打着栏杆,显得十分激动。猛拍阑干,表现出诗人对于丛台兴废的深深关切。 2. 问兴废:诗人通过猛拍栏杆的动作,表达了他对丛台的兴衰存亡的疑问。问兴废
【赏析】 《题马光尘画》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此诗以画为题,借咏画抒发感慨。诗中通过“丹青”“珠璧”等词语,把画与美玉、宝石相比喻,突出了画的珍贵和美丽;而画中之“败稿”,则又暗指画中人物的不幸和悲惨的命运。全诗语言凝炼,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首句“珠璧佳城下”,“珠璧”是珍宝,这里代指名贵之物;“佳城”指美好的家园或理想的居所。这两句写画中之“珠璧”,既写出画的美,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句释义: - 残菊:凋零的菊花 - 幽花:指菊花,因为其颜色、形态等在秋天显得孤寂、清高 - 寂寞无多子:孤独地开着,没有结出果实 - 瓣与黄蜂实密脾:花瓣上沾满了黄蜂的粪便(蜜蜂采蜜时会留下花粉,黄蜂则直接采集花蜜) 译文: 凋零的菊花独自开放着,它的花瓣上沾满了黄蜂的粪便。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残菊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菊花孤独、清高品格的赞美。菊花在秋天独自开放,不与百花争艳
【解析】 本句要注意“遣”字的书泻。 译文: 近来忽然觉得没有什么好的诗句,即使写就的诗,也像白居易那样平白而浅显。 赏析:“乐天”,指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曾自号“醉吟先生”,又自称“诗魔”,其诗以通俗易懂、平易近人著称。“近来陡觉无佳思”,是说最近自己没有好的诗句可做,“纵有诗成似乐天”,意思是即使写出了好诗,也是像白居易一样平实浅显。这两句是说自己近来没有好的诗句
《水调歌头·客思家》 【注释】 秋风:秋季之风。秃林叶:树叶凋零,枝头裸露。华:同“花”,开花。十年:十年间。长短亭:指长亭。落日:太阳落山时。冷边笳:指边塞的军乐声。飞雁白云千里:指鸿雁在高空飞行,白云万里飘荡。无赖:无奈,无可奈何。归何晚:什么时候才能回去。独鹤:孤独的鹤。已后:以后,将来。满林鸦:树上栖息着很多乌鸦。 蓬山:神话中蓬莱山的美称。云海阔浩无涯:天空中的云海辽阔无边。安期
诗句 1.今年春早。到处花开了。只有此枝春恰到。月底轻颦浅笑。 - 注释:今年春天来得很早,到处都是花盛开。只有这一树枝头的杏花开得恰到好处,到了月末时,它轻轻地皱着眉头,带着浅浅的笑容。 译文 - 今年的春天来的特别早,到处都是花朵绽放。唯独这一枝杏花开得恰到好处,到了月尾时,它轻轻地皱着眉头,露出浅浅的微笑。 赏析 1. 第一句:“今年春早。” - 情感色彩
这首诗是关于舍利塔的描写。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苍山亭亭如覆盎,佛塔东西屹相向。 注释:苍山巍峨挺拔,如同倒扣的大碗,佛塔东西对峙。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苍山上的佛塔,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其雄伟壮观的特点。 2. 林头朝日射重檐,黄金丹砂晔生光。 注释:早晨的阳光照耀在树林中,金色的丹砂在阳光下闪烁。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清晨的景象,阳光透过树梢照射在佛塔上,金黄的丹砂在光影中闪烁
【注释】 萧索:萧条冷落。 灯火:指室内的灯光,也形容夜深。 翠被:青绿色丝织品做的被子。 玉壶冰萼:形容梅花像玉壶里的冰凌,萼(cuò,花萼)是花瓣。 西风开却:西风吹落了梅枝上的花朵。 幽香:梅花散发出来的香气。 着:附着。 赏析: 这首词写闺中思妇对远行郎君的思念。上片写思妇初醒时的凄清景象。下片写思妇的幽怨和期待,表达了她对丈夫深切的怀念之情。全词语言清新,意境幽雅,富有生活气息
注释: 凤栖梧,又名《菩萨蛮》、《满庭芳》等。此调有两体:一种为单调二十八字或三十八字,押平声韵;一种为双调九十八字或一百字,押仄声韵。此词为单调体。 衰柳疏疏:形容柳树稀疏零落的样子。 苔满地:苔藓长满了地面。 十二栏干:指栏杆上的花纹。这里借指故国,即故乡。 故国三千里:故乡遥远,距离遥远。 南去北来人老矣:我南来北往,年岁已高。 短亭:旧时供行人短暂休息的亭子。 紫蟹黄柑真解事
乌夜啼 淡烟疏雨新秋。不禁愁。记得青帘江上、酒家楼。 人不住。花无语。水空流。只有一双樯燕、肯相留。 注释: - 乌夜啼:词牌名,此为《乌夜啼》正体。 - 淡烟疏雨新秋:淡淡的烟雾中夹杂着几滴细雨,是深秋的气息。 - 不禁愁:我无法抑制我的愁绪。 - 记得青帘江上、酒家楼:我记得曾经在青石板铺成的酒家门前,看到过一只燕子停留在那里。 - 人不住:人们总是匆匆忙忙,没有停留的意思。 - 花无语
【注释】 狱中见燕:在狱中看见燕子。 迂疏:迂腐,拘守常规而不灵活通达。 触祸机:触动了祸患的机缘。 嗟君底事入圜扉:感叹你有什么过失而触犯了法网被关进监狱。 圜扉:古代指狱门,这里代指监狱。 何处茅檐不可飞:到处都有茅屋的屋檐可以飞翔。 【赏析】 首句写狱吏之不近人情,次句写诗人自叹之不幸遭遇,第三句写落花飘零于风尘之中,第四句写茅屋屋檐可飞天,意在言外,暗寓对诗人遭难的同情。诗中“狱”
【注释】 大安寺试院:即“大安寺”的考场,在京城长安。寒食清明好时节:指春暖花开,气候宜人的清明时节。憔悴独离家:形容自己年年因考试而离家在外,身体消瘦,心情凄苦。 【赏析】 此为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诗题一作《寒食野次》。这首诗是作者应试期间所作。前四句写考场外的景象;后四句抒发自己的感受。首句点明题目中的“试院”,说明是在参加考试。次句以花喻人,写出了考场外花开花落,人来人往的景象。三
【注释】 1. 家:指家乡,故乡。 2. 孤云落照间:孤雁在夕阳余晖中飞过。 3. 行人已上雁门关:行人即旅人,已登上雁门关。 4. 凭君为报平安信:请你替我带回家人的平安消息。 5. 才是云中第一山:才到达天边云海中的最高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过泥河见到的大雁,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家在孤云落照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注释】 野堂:野外的茅屋。疏:稀疏,指绿李黄梅枝干疏朗。秋眠不著鸟相呼:意谓秋眠不扰鸟儿的鸣叫。著:打扰。 偏向:倾向于。竹间:竹林中。山色渐从烟际无:意谓远处的山色渐渐消失在薄雾之中。无:消失,消散。 【赏析】 《秋日野堂》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野堂四周的景色,后两句写野堂本身的景色以及野堂周围环境的变化。全篇以“秋”字为脉络,以自然景物的变化为线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其全诗为: 野堂 云自知归鸟自还,一堂足了一生闲。 门前剥啄定佳客,檐外孱颜皆好山。 注释: - 野堂:指一个远离城市喧嚣、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 - 云自知归鸟自还:云知道要回归天空,鸟儿也知道要回到自己的家园,这里比喻事物自然而然地回归本源。 - 一堂足了一生闲:意思是这个野堂足够一个人度过一生的闲暇时光。一堂,一室或一隅之地,足以容纳一个人的生活所需。 -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韩陵道中”的译文是“在石头山险峻的坡间”,然后对诗句进行解读,最后分析其情感、意境和手法。 【答案】 译文:石山峻峭,两坡之间(石头山高峻陡峭),秋天我来到这里不知多少次了。日暮时,蹇驴鞭不动,天意要让我数一数前山的景色。注释:韩陵,即恒州北山。韩陵,即恒州北山。荦确,形容山势高峻。子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