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秃林叶,却与鬓生华。十年长短亭里,落日冷边笳。飞雁白云千里,况是登山临水,无赖客思家。独鹤归何晚,已后满林鸦。
望蓬山,云海阔,浩无涯。安期玉舄何处,袖有枣如瓜。一笑那知许事,且看尊前故态,耳热眼生花。肝肺出芒角,漱墨作枯楂。
《水调歌头·客思家》
【注释】
秋风:秋季之风。秃林叶:树叶凋零,枝头裸露。华:同“花”,开花。十年:十年间。长短亭:指长亭。落日:太阳落山时。冷边笳:指边塞的军乐声。飞雁白云千里:指鸿雁在高空飞行,白云万里飘荡。无赖:无奈,无可奈何。归何晚:什么时候才能回去。独鹤:孤独的鹤。已后:以后,将来。满林鸦:树上栖息着很多乌鸦。
蓬山:神话中蓬莱山的美称。云海阔浩无涯:天空中的云海辽阔无边。安期:神仙名。《列仙传》:安期先生者,古之仙人也,秦始皇召见,问以不死之药,不肯授,乃为立祠。玉舄:指神仙所穿的鞋子。袖有枣如瓜:“袖”字是动词。袖:用袖子裹住。枣如瓜:比喻仙人的食物。一笑那知许事:一笑了然,知道这些事并不值得介意。许事:许多事情。尊前:酒宴之前,座前。故态:原来的情态。耳热眼生花:形容高兴的样子。肝肺出芒角:形容非常生气,肝肺像尖利的角一样。漱墨作枯楂:漱口吐唾沫做成枯山楂。
【赏析】
此词上片写客中怀人之情。开头两句,先以秋风萧瑟、林叶秃落来烘托羁旅的悲凉,又点出了“十年长短亭里,落日冷边笳”这一特定环境,从而为下文写客思家作了铺垫。接着,作者又以“飞雁白云千里,况是登山临水,无赖客思家”四句,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渲染羁愁。“登高”、“望远”,本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手法,用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然而,本词却别出新意,把这种传统的写法运用得十分巧妙、自然。它不仅把“登高望远”与自己的客思家情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且通过登高望远来展示出一片辽阔壮美的境界。这里,“飞雁”、“白云”、“千里”等意象,都富有强烈的动感;“登高”、“临水”等动作,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雄浑壮美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壮丽画卷。这样,作者就巧妙地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其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下片写想象中的神仙生活和自我修养功夫。“望蓬山,云海阔浩无涯”,“蓬山”,指蓬莱三神山,相传是神仙居处。“云海阔浩无涯”一句,既写出了天海茫茫、一望无际的广阔天地,又暗示出自己渴望摆脱尘世烦忧的心情。“安期玉舄何处?袖有枣如瓜”两句,则转入写神仙的神奇本领。“玉舄”,指神仙鞋履,即“仙靴”。据说安期先生穿着一双白鹿皮做的鞋,行走如飞,所以人们称他为“安期先生”。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借景抒情。在这里,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一个神仙的形象,并表达了自己对于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然而,这种向往并不是毫无节制的,而是有所节制的;它不是盲目的、狂热的,而是理智的、清醒的。“一笑那知许事,且看尊前故态,耳热眼生花”,这三句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这几句既是作者的自我解嘲,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反讽。“耳热眼生花”,形象地描绘了自己饮酒时的神态,既显示出自己豪放的性格,又流露出内心的不平之气。“肝肺出芒角,漱墨作枯楂”,则是对自己性格的夸张性描写。这两句既是对上文的深化,又是对现实的有力鞭挞。它们表明作者已经将心中的积愤化作了行动的力量,决心要以实际行动去改变现状。
这首词上片写羁旅之愁,下片写神仙之想。上下两片虽不相连,但脉络相通。全词构思奇特,想象丰富,风格豪迈,语言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