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
【注释】: 万叶霜凋变锦丛,指深秋时节树叶凋零,如同锦绣般美丽;双岩金碧拥行宫,指两座岩石环绕着一座行宫;宫门右畔溪桥石,指行宫的门口右边有座小桥;竞日凉飔响坠红,指一整天凉爽的微风,吹动着溪边石头上落下的红色落叶。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在宝华山的游览所见所感。“偕陈渭仁吴子见朱引恬”,“偕”字说明与朋友同行,“朱引恬”是作者的朋友,“吴子”是朱引恬的朋友。 首联两句写景。“万叶霜凋”
诗词原文: 谁识伤心赋洛神,每思千载一天人。 持将便面西风障,却爱凌波袜下尘。 注释: 谁认识我因悲伤而创作的洛神赋呢?我常常思念着千年之前与一个人同在。 拿着便面挡住西风的侵袭,我却更喜欢那凌波袜下的尘土。 赏析: 《题朱涵斋都统便面洛神兼临十三行二首·其一》是清初著名诗人姚鼐的作品。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于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赞美。诗中的“洛神”指的是曹植的《洛神赋》
【注释】 洲:洲渚,水中的小陆地。 见:通“现”。 荻芽:指荻草的初生嫩叶。 麦茎寒:指初夏时节麦苗尚未抽穗,仍带春寒。 丹:红色,这里形容桃花鲜艳夺目。 江桃:长江边的桃花。 作意:有意,故意。 开落年年天不管,夕阳洲上独来看:桃花每年都开花凋谢,但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它对桃花的开落是无动于衷的。诗人却偏偏在夕阳时分,独自一人来到江边,欣赏这盛开的桃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景的小诗
【注释】 见诸君作莫愁湖棹歌戏拟四首 其三:游人散尽渐乌栖,惟有渔舟半隐堤。一曲棹歌明月上,凄清风露女墙西。 【赏析】 《见诸君作莫愁湖棹歌戏拟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所作七言诗组。此篇为第三首,写月下江边女子的凄凉情景。“游人散尽”句,描写了游人离去后的景象;“惟有”两句,以景衬情,写出了女墙西的风露中传来了歌声和女子的叹息声;“一”字,点明只有一曲;“凄清”
九月寒初未拟还,江南草树正斑斑。 短筇惯识青岩路,白发重携向摄山。 【注释】: 九月: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八月。 寒初未拟还:指秋意未尽,仍想游山玩水。拟:打算、计划。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泛指南方。 青岩路:青阳山的路。青阳山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南。《太平寰宇记》卷八一:“青阳山,一名紫阳山……其南有青岩石。” 白发重携:指头发变白了,再次携带。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
【注释】朱涵斋:即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坨,浙江嘉兴人,明诸生,清初诗人、词人、骈文家。曾官至刑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谥文简。有《曝书亭集》。丹青:指绘画。秘殿:皇帝藏书的地方。储:收藏。断箑(lùn):用纸裱糊的画卷。琳玙(yú):美玉。大令:对高名重望的官员的称呼。乌㹀(tì)牛成:形容书法工整流畅。 【赏析】这是咏朱彝尊书画的两首诗。第一首写他的书画艺术造诣很高,第二首写他的书学成就
【注释】 见诸君作莫愁湖棹歌戏拟四首 其四:此诗是白居易在元稹任苏州刺史期间所作的一组咏物诗。前三首写莫愁,最后一首借“双鬟”(美女的代称)来表现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赏析】 这组诗共四首,每首都用一“其”字开头。这是第四首。诗人通过描绘莫愁的容貌和歌声,表现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以“教人欢喜耐人愁”起头,既表现了莫愁美丽动人的形象,又暗示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新词才子情深浅”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是诗歌鉴赏的基础题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 “春雨高梧洒夜凉,梦楼诗卷伴虚堂。”首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图:春雨滋润着高高梧桐,夜色渐凉,诗人坐在空荡荡的虚堂里吟咏诗稿,似乎只有他一个人在欣赏自己创作的佳作。 “未知他士堪看否,我自微吟欲断肠。”后两句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无奈
【注释】: 1. 鸡犬:指平民百姓。 2. 柘桑:柘树,一种落叶乔木,叶子有刺。 3. 志公:佛教名词,指禅宗祖师。 4. 东阳:地名,位于今浙江省境内。 5. 寒山:山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面。 6. 鹰窠:鸟巢,这里指寺院。 7. 道场:佛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前二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全诗用词精炼,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第一句写农家小院,“柘桑”是柘树,叶子有刺。这两句的意思是
诗句解释: 1. "密树阴沈般若台,珍珠泉映井天开":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景色。"密树"指的是茂密的树木,"阴沈"表示树影浓重,给人一种幽静、隐秘的感觉。"般若台"是佛教的一个修行之地,"珍珠泉"则是指清澈见底的泉水,"映"意味着与天空相互映衬,形成美丽的画面。"天开"可能是指天空开阔,或者指泉水清澈到仿佛能映出天空。 2. "萧条弥勒龛边宿,一夜横江风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