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
【注释】蟂:古代对马的通称。灵泽夫人画像:指《晋书·后妃传》所载王凝之妻谢道蕴,字“道蕴”,小字“道韫”。谢道蕴有才学,善诗赋。王凝之为江州刺史时,曾请她作诔文。谢写一篇,极见风骨。谢死后,王凝之将其遗骸葬于庐山北林寺前,并立碑铭志,刻上“晋故右卫将军武昌太守参军散骑常侍光禄大夫谢君夫人道蕴之墓”等字。谢道蕴是东晋名士谢安侄女,谢安是谢玄的父亲,谢玄是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的大将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试题的考核范围、考试要求,本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情感。然后浏览全诗,逐句分析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要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的主旨来理解诗歌的内容。 “王文成公像”是这首诗的标题,王文成公就是王安石,王安石变法时,因遭保守派的强烈反对,遭到贬谪。这首诗就是王安石在被贬到江宁(今南京)之后写的
诗句释义: 1. 路掩青山旧孝陵,村零黄叶古江乘。 - 注释: “路掩”表示小路被树木覆盖,“青山旧孝陵”指古老的皇陵所在地的青山;“村零”形容秋天时落叶满地。 - 译文: 小路被绿色的树木遮盖,古老的皇陵所在地的青山上满是秋天的黄叶。 2. 骑驴共踏秋风里,新识南宗小院僧。 - 注释: “骑驴”表示骑驴子行走,“秋风里”形容秋天的风;“南宗小院僧”指的是禅宗的小院里的僧人。 - 译文:
未凋林碧发梅红,石壁天齐岸势穷。 摇艇更深何所遇,武夷君在白云中。 【注释】 未凋:没有凋落。 未:没有。 碧发:形容绿色茂盛的梅树。发:长出,生长。 石壁天齐岸势穷:指水边峭壁上的岩石陡峭如刀劈斧砍一般。齐:相同。 摇艇:荡桨使船前进。 武夷君:此处指武夷山的神,是武夷山的主宰者,也是道教神。 何所遇:什么地方遇见。所:助词,无义。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武夷山的山水景色。首句以"未"字点明时间
注释:深谷中高岩上寺阁紧闭,疏林深处谷口可见溪旁亭子。亭子里可能住着庞居士,他坐对青山无尘埃。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中的宁静图景。首句“深谷高岩寺阁扃”,形象地勾勒出一座座高耸的山峰,以及隐藏在山间的寺庙。接着,诗人的视线从山间转到山下,发现一处幽静之地——疏林之中的谷口旁有一座溪亭。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山谷中的幽静与溪亭的宁静之美。 第二句“亭中恐是庞居士,坐对无埃山四青”
松圆老人小景 荒寒空水夕阳流,落雁声迟近荻洲。 识取松圆诗里画,秣陵天远不宜秋。 注释: 荒寒:荒凉寂寞。空水:江面空旷无物,形容天色惨淡。夕阳流:夕阳西下,江水在日暮时分缓缓流淌。落雁声:大雁南飞时发出的声音。迟:指声音延迟。 识取:认识、领会。松圆老人:即张继。松圆,是其号,这里代指张继。张继是唐代著名诗人,字懿孙、维和,苏州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少与刘长卿友善,后弃官居吴中以终。 诗里画
赵承旨天寒翠袖图(注释1) 冷落山花闲竹竿,谁言空谷异长安。(注释2) 态浓意远无人见,自倚天风翠袖寒。(注释3) 译文: 在寒冷的天气里,穿着绿色的袖子,画的是冬天的景色。山上的花,竹竿,都显得那么冷清。没有人说这种景象和长安不同。但我觉得这里的景色与长安不同,因为这里的山花和竹竿都很冷。我独自倚靠在天风吹拂着的绿色袖子上,感到寒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冬日风景的诗
仇英熏笼宫女手持团扇 仇英,明代宫廷画家,尤以画仕女著称。此句描绘了一位宫女在熏笼旁手持团扇的情景。熏笼是一种用木炭或兽皮制成的取暖工具,常用于室内取暖,也可用作装饰。宫女手持团扇,可能是在休息或等待时随手玩弄,或者是为了驱寒保暖。团扇,即圆形的扇子,通常由竹子、木头等材料制成,中间有孔,可以插入扇骨。 梅萼香𡼡静女旁,熏笼暖倚意寒凉。 梅萼,即梅花的花萼,是梅花的嫩芽和花苞,呈绿色,形如花瓣
松圆溪山亭子 【译文】半依平远半岩闭,杂树逢秋一半落。 入谷未深林未密,诗思拈来在溪亭。 注释: 1. 松圆:指松树茂盛的地方。松树常绿,秋天树叶不落,故称“松圆”。 2. 平远:地势平展、遥远。 3. 岩扃:山岩关闭的门户。 4. 杂树:指各种各样的树木。 5. 落:凋零。 6. 入谷未深:进入山谷还未深入。 7. 林未密(mì):树林尚未密集。 8. 诗思:诗歌创作时的灵感。 赏析:
注释:当年手持笏板独自上书表达思念之情,每次奏进难言的父子词。 等到托庇北门荣耀地穿着昼锦,永远昭示陵墓远去梦罘罳。 赏析:这首诗是韩琦在宋英宗治平年间为父亲所作的挽诗,表现了韩琦对其父亲深厚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通过回忆与父亲的往事,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