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秉笏独书思,每进难陈父子词。
逮托北门荣昼锦,永昭陵远梦罘罳。
注释:当年手持笏板独自上书表达思念之情,每次奏进难言的父子词。
等到托庇北门荣耀地穿着昼锦,永远昭示陵墓远去梦罘罳。
赏析:这首诗是韩琦在宋英宗治平年间为父亲所作的挽诗,表现了韩琦对其父亲深厚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通过回忆与父亲的往事,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当年秉笏独书思,每进难陈父子词。
逮托北门荣昼锦,永昭陵远梦罘罳。
注释:当年手持笏板独自上书表达思念之情,每次奏进难言的父子词。
等到托庇北门荣耀地穿着昼锦,永远昭示陵墓远去梦罘罳。
赏析:这首诗是韩琦在宋英宗治平年间为父亲所作的挽诗,表现了韩琦对其父亲深厚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通过回忆与父亲的往事,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注释】 万里江流断:长江横亘中国,源远流长。 双崖地脉通:天门山是两山夹峙,一东一西,中间有一条峡谷。 冥冥浮积气:冥冥,形容茫茫一片。浮积气,指云雾弥漫的大气。 漠漠送长风:长风,指狂风,大风。 神州落照中:神州,指中原地区。落照,夕阳西下时余光映在水面上的景象。《水经注》说:“日出扶桑(今山东半岛东端)而人于海,初出之顷为朱明,日炎炽也;已出者为白,日稍衰也,其末则耀景属天,光晖朗曜也。”
诗句释义 1 晓过池州郭,人家傍曲溪。 - “晓过池州郭”:早晨经过池州的外城。 - “人家傍曲溪”:靠近弯曲的河流(小溪)的居民。 - 注释:"郭"是古代城市外围的城墙;"曲溪"指的是弯曲的小河或溪流。 - 赏析:描绘了一幅清晨时分,诗人行经池州城外,欣赏周边自然环境的宁静与美丽。 2. 白花临岸发,青草度江齐。 - “白花临岸发”:白色的花朵靠近岸边盛开。 - “青草度江齐”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兼怀古诗。诗中的“寒吹动关河”、“登台白日俄”两句,描写了作者在八月十五日夜月明之夜登高临远,面对苍茫的关河和皎洁的月色所生发的感兴。“孤云高渤碣,秋色渡滹沲”,则以“孤云”对映“沧浪”,以“秋色”对映“滹沲”。诗人在登高望远之际,又想到自己与友人同游黑窑厂,于是又生出“海内词人在”,而友人已逝的伤感之情来。最后两句写明月当空,鸟鹊惊飞,诗人不禁想起友人生前的往事
诗句赏析 淮阴钓台:英雄时会,功成运非 1. 人杰乘时会,功成运已非 - 解析 - “人杰乘时会”:指在恰当的时机,有杰出才能的人得以施展其才华。“乘时”,意味着利用时代的机遇;“人杰”,则强调了个体的非凡才能。 - “功成运已非”:意指当一个人取得巨大成功时,往往伴随着命运的转变或不再有利的局面。这里的“运”指个人的命运或运势,“已非”意味着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利。 2.
黟县道中 苍翠压人低,流云落大溪。 连岩𡼡草日,悬隥带阴霓。 雨歇群山响,春深万木齐。 寥寥方久立,谷鸟一为啼。 注释: 1. 苍翠:形容山林树木的绿色茂盛。 2. 压人低:形容山峰高大、雄伟。 3. 流云:流动的云彩。 4. 落大溪:流入大山之间的一条大河。 5. 连岩𡼡草日:形容山连着山,草木葱茏。 6. 悬隥: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 7. 阴霓:指乌云遮住太阳形成的彩虹。 8. 雨歇群山响
洪造深深柳读书堂图 所居江上宅,春柳万千枝。 绿径最深处,幽轩独咏时。 微风一以度,好鸟频相窥。 忽见古贤意,无言中自知。 注释: - 洪造:这里指的是作者洪造。 - 所居:所居住的地方。 - 江上宅:在江边的宅院。 - 春柳万千枝:春天的柳树有成千上万的枝条。 - 绿径:绿色的小径。 - 幽轩:幽静的书房。 - 微风:轻柔的微风。 - 好鸟:可爱的鸟儿。 - 忽见古贤意:突然之间
注释及赏析: 1. 登舻当月朏:登上船,正值月初时分。朏,即新月。 2. 鼓棹及风轻:挥动着桨橹迎接和煦的风。棹,指船桨。 3. 波浪浮春气:波涛中似乎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4. 星河泛夜明:银河在夜晚闪烁,光芒四射。 5. 壮情真叱驭:豪情壮志,仿佛能驱策烈马。 6. 德被光生岸:德行如同太阳一般普照众生。 7. 朝暾似已迎:清晨的阳光已经到来。暾,即日出时的光芒。 译文: 登上船时
初雪忆去年是时经潜山下 窗外闻风竹,缘阶雪遂深。 我思山谷寺,天远大江阴。 石气青霞嶂,秋声黄叶林。 更穿岩径去,应阻故人寻。 【注释】 1. 初雪:第一场雪 2. 忆:思念 3. 是时:这个时候 4. 经潜山:走过潜山 5. 窗:窗户 6. 听:听到 7. 风竹:风吹过的竹子发出的声音 8. 缘阶:沿阶梯 9. 遂:就 10. 思:思考 11. 山谷寺:位于山谷深处的寺庙 12. 天远
石钟山 挂帆初月出,风起大孤塘。 遥夜来湖口,江天寒淼茫。 石潭流激激,岩树郁苍苍。 千载元丰士,风流何可忘。 注释: - 挂帆初月出:挂上船帆,初升的月亮出现在天空中。 - 风起大孤塘:微风吹起,大孤塘的水波荡漾。 - 遥夜来湖口:遥远的夜晚,我来到了湖口。 - 江天寒淼茫:江水和天空在寒冷中显得模糊不清。 - 石潭流激激:石头上的水潭水流湍急。 - 岩树郁苍苍:岩石上的树木郁郁葱葱。 -
【注释】 宿松:在今安徽省。黄梅:在今湖北省。兹:《广韵》“此”字的古音。 二南:《尚书·尧典》说:“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曰:‘予欲优之’,其此之谓乎?”孔颖达《正义》引《礼记·文王世子》:“二南者何?言王化之始,化自中发,先时后物,则其化也。” 六禅:即六祖。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禅宗六祖,即弘忍大师及其弟子惠能。 怅望停车者:指作者自己。 从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试题的考核范围、考试要求,本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情感。然后浏览全诗,逐句分析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要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的主旨来理解诗歌的内容。 “王文成公像”是这首诗的标题,王文成公就是王安石,王安石变法时,因遭保守派的强烈反对,遭到贬谪。这首诗就是王安石在被贬到江宁(今南京)之后写的
宋人水殿图 金波鳷鹊丽秋光,高下空明水一方。 天净不知河汉转,玉阶风露觉新凉。 注释:金色的波涛与喜鹊一起装点着秋天的美丽景色,高处和低处都显得空明而澄澈。天空清澈得连银河都不知如何转动,玉石台阶上的风露让人感觉出一阵新的凉爽。 赏析: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诗人通过描绘金波、喜鹊、天净、河汉等元素,展现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玉阶、风露等元素,营造了一种清新
赵承旨天寒翠袖图(注释1) 冷落山花闲竹竿,谁言空谷异长安。(注释2) 态浓意远无人见,自倚天风翠袖寒。(注释3) 译文: 在寒冷的天气里,穿着绿色的袖子,画的是冬天的景色。山上的花,竹竿,都显得那么冷清。没有人说这种景象和长安不同。但我觉得这里的景色与长安不同,因为这里的山花和竹竿都很冷。我独自倚靠在天风吹拂着的绿色袖子上,感到寒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冬日风景的诗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是诗歌鉴赏的基础题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 “春雨高梧洒夜凉,梦楼诗卷伴虚堂。”首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图:春雨滋润着高高梧桐,夜色渐凉,诗人坐在空荡荡的虚堂里吟咏诗稿,似乎只有他一个人在欣赏自己创作的佳作。 “未知他士堪看否,我自微吟欲断肠。”后两句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无奈
未凋林碧发梅红,石壁天齐岸势穷。 摇艇更深何所遇,武夷君在白云中。 【注释】 未凋:没有凋落。 未:没有。 碧发:形容绿色茂盛的梅树。发:长出,生长。 石壁天齐岸势穷:指水边峭壁上的岩石陡峭如刀劈斧砍一般。齐:相同。 摇艇:荡桨使船前进。 武夷君:此处指武夷山的神,是武夷山的主宰者,也是道教神。 何所遇:什么地方遇见。所:助词,无义。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武夷山的山水景色。首句以"未"字点明时间
注释:深谷中高岩上寺阁紧闭,疏林深处谷口可见溪旁亭子。亭子里可能住着庞居士,他坐对青山无尘埃。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中的宁静图景。首句“深谷高岩寺阁扃”,形象地勾勒出一座座高耸的山峰,以及隐藏在山间的寺庙。接着,诗人的视线从山间转到山下,发现一处幽静之地——疏林之中的谷口旁有一座溪亭。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山谷中的幽静与溪亭的宁静之美。 第二句“亭中恐是庞居士,坐对无埃山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