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肖
【注释】 宁戚饭牛图:即《饭牛图》,相传为汉初文学家、思想家贾谊的名作。 斯人岂是饭牛者:斯人,指诗人。难道他真是个喂牛的人吗? 浩叹空怀扣角悲:长叹而心怀悲愤。扣角,击响牛角之声。 说到漫漫长夜处:说到漫漫的长夜,心中充满忧虑。 南山白石也攒眉:就像南山的白色石头那样,也愁眉紧锁。 【赏析】 这首诗写于汉代,诗中通过描写一个“饭牛”的人的形象,抒发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孟尝君度关图 狐白裘边事若难,孟尝门下亦何颜。 若无意智翻身去,半夜焉能度此关。 【注释】: 1. 孟尝君度关图:以孟尝君过函谷关为题,借以讽刺其为人处事的不智。 2. 狐白裘边事若难:指孟尝君在秦国受到排挤,被逐出秦国时的情景。 3. 孟尝门下亦何颜:意指孟尝君门下的士人因孟尝君被逐而感到惭愧或羞愧。 4. 若无意智翻身去:意指如果某人没有智慧和谋略,那么他就无法摆脱困境。 5.
【诗句解读】 毛遂: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随从,因在楚赵相争时自荐出使楚军,成功联合六国抗秦。 颖:此处指“毛遂”字中的笔锋。 数君:与众君相比。 机:机遇、时机。 独超群:与众不同,超出众人。 末后:最后。 脱颖出:比喻才学出众,才华横溢。 多得英风泼楚云:才能和风采像雨点般洒向楚地的天空。 【译文】 十九人中不数君,当机会来的时候,他勇敢而机智,超越了所有的人。如果不是在最后关头脱颖而出
诗句: 楚人念念爱清湘, 苦忆九歌频断肠。 译文: 楚国人民深深眷恋着清澈的湘江, 不断怀念《九歌》中的悲欢离合。 注释: 这首诗描述了楚国人对清湘的深情和对《九歌》中情感的怀念。诗中提到了“苦忆九歌频断肠”,表达了诗人对《九歌》中情感的深深怀念和痛苦之情。这里的“九歌”指的是屈原创作的十一篇楚辞中的《九歌》篇,每篇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注释】 谁念:谁知。三闾:屈原的字。陆沉:沉没在水中,比喻隐居。吞吐:指屈原因被放逐而作《离骚》等作品。《楚辞》有云:“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意思是说,我哪里像方圆一样能够圆满周全呢?又如《九章·惜诵》云:“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这里说,作者因悲愤而作此诗。年年:每年。一说“岁岁”。一苦心:一种忧国忧民的心情。 【赏析】 此诗首句点题,点明题旨。颔联紧承上文
卞和泣玉图 卞和抱出愈分明,大璞中涵天地精。 一番刖足一番哭,哭杀世间无眼睛。 注释: 1. 卞和抱出愈分明:卞和是楚国人,相传他曾在楚山中得到一块宝玉,但因形状不似常规的石头而被认为是假的,并被砍去左足,但他坚持认为自己得到的是真玉,最终被证明为真正的宝玉。 2. 大璞中涵天地精:大璞指的是未加工的玉石,包含着天地精华。 3. 一番刖足一番哭:卞和被砍去左足后,他再次找到宝玉时
孺子濯缨图 秋影澄澄湛碧波,濯缨人远意如何。 临风歌罢飘然去,卖弄沧浪清处多。 注释: 1. 秋影澄澄湛碧波:形容秋天的湖水清澈透明,波光粼粼。 2. 濯缨人远意如何:意为洗涤缨带的人远离了故乡,他的心绪和愿望又将如何? 3. 临风歌罢飘然去:意为站在风中唱歌后,便轻盈地离去。 4. 卖弄沧浪清处多:意为炫耀自己在水中游玩时的清新之处,显得非常自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场景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叶公画龙图的诗。下面是逐句释义: - 第一句:“神物难传变化时”,意思是说神妙的事物难以用言语表达,变化无穷。 - 第二句:“叶公眼外泄天机”,意思是叶公的眼睛没有看到天上的神仙。 - 第三句:“一从亲见真头角,满手风云雷电飞”,意思是一旦亲眼见到真正的龙,就会知道它的力量无比强大。而叶公则被吓坏了,因为他不知道如何与龙相匹敌。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叶公画龙为题材
【解析】 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所以考生首先要对诗歌进行解读。然后按照要求进行答题。本诗为五言绝句。前两句写梦中所见:本来清醒的人在做梦时也会觉得一切都是空的,睁开眼睛和闭上眼睛是一样的,都是梦。后两句写醒来后的感慨:蝴蝶是庄周梦见变成了一只蝴蝶,庄周是蝴蝶,那么百花就都变成骂春风的了。 【答案】 译文
偶成 郡国残民少,君王何日归。 不知秋后雁,犹得向南飞。 译文: 郡国中的百姓已经所剩无几,不知何时君王才能归来? 不知道秋天之后的北行大雁,是否还能向南飞翔。 赏析: 《偶成》是宋代诗人郑思肖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忧虑与关切。诗中通过描述国家的现状和人民的生活困境,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和对君主责任的呼唤。 首句“郡国残民少”,直接点明了国家的凋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