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棐
【注释】 崇:州名,治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夏同知:指夏元衡(745-815),字公辅,唐代著名文学家,官至尚书左丞、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等。 节:指旌节,古代朝廷授予高级官员作为象征的一种仪仗。 雄谈息战尘:意思是在战争平息后,他能够以雄辩的言词,化解兵燹之乱带来的混乱和不安。 有生皆帝力:意思是无论人世间的生死存亡,都由帝王之力掌控。 无地不王臣:意思是无论什么地方,都归王者所有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楚甸荒凉旧镇微,春来渐觉思依依。 - 楚甸:指的是楚国的地域,此处可能借指诗人所在之地。 - 荒凉旧镇:描述一个地方荒芜且人烟稀少。 - 春来渐觉思依依:随着春天的到来,诗人感到愈发思念故乡。 2. 故乡兵后今谁在? - 故乡:此处指诗人的家或出生地。 - 兵后:战争结束后。 - 今谁在:现在还有谁在故乡呢?表达了对家乡变化和失去亲人的哀痛。 3. 游子江南恨独归。
注释与赏析: 诗句逐句释义 - 次石监征韵: 这句可能是在描述一个特定的场景,其中“次”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机构(如“石监”),而“征韵”则指征集诗歌以应征征歌的习俗。这里可能意味着作者被召去某地(石监)进行某种文学活动(征韵)。 - 忆子临东海: 这里的“子”很可能指的是作者本人或者他的孩子,而“临东海”表明了一种远大的志向或梦想,即面向大海(东海)。 - 征帆几日回:
吴中 两岸春云暗柳条,满篷风雨过枫桥。 吴中赏析: “吴中”出自明朝诗人唐寅的《阊门即事》。此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日常生活的宁静。首句“两岸春云暗柳条”通过春日里两岸柳树被云雾笼罩的景象,展现了江南特有的柔美与朦胧美。第二句“满篷风雨过枫桥”,则描绘了船只在风雨交加中穿行于枫桥的场景,既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壮阔,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不定。 接下来的三句诗“空怜越绝溪山好
【注释】 寄子高都事:寄给子高。子高,作者的友人。 御水满沟看洗马:御水指长安城内的护城河,相传汉文帝时曾以御马在河中洗浴。这里泛指皇帝出行时的随从人员。 宫墙隔树听流莺:宫廷中的围墙上长满了树木,鸟儿在树上啼鸣,仿佛是在向人述说宫中的情事。 山色湖光总无赖:意思是说,山上的景色和湖水的光影都是那么不羁、任性。 不堪幽独转愁生:意思是说,独自面对这些景色和光影,心中无法排解忧愁,反而更加愁苦。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泽国仍多雨,溪流没两涯。 - “泽国”指的是水乡或湖泊众多的地区,“仍多雨”表示这里的雨水较多。 - “溪流没两涯”意味着溪流漫过了两岸,水位高涨到了岸边。 2. 墟烟迷小市,泥草乱空阶。 - “墟烟”指村落中的烟雾,“迷小市”表示烟雾弥漫,使得小市集变得模糊不清。 - “泥草乱空阶”描述泥土和杂草混杂在台阶上,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 3. 蕴藉诗中意,苍茫病里怀。
【赏析】 此诗是诗人访友人仲孚隐居居所的即景之作。首联写仲孚隐居之所环境清幽,远离世俗;颔联写仲孚安贫乐道,志趣高远,不慕荣利;颈联写仲孚雅好晨读,与大自然亲近;尾联写诗人与朋友结邻为伴,常来相访。全诗语言朴素无华,意境清幽恬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注释】 ①斋居:居室。②事:指世事。③图史:古时用以记事、传信的简册。④卜邻:在宅旁空地上用龟甲占卜决定邻居。⑤绿树:指树木。⑥何代:何年
揽衣起中夜,感叹成啸歌。 百年事形骸,所得良不多。 生理既茫昧,动静虞网罗。 归哉南山陲,石田荫松柯。
卧闻窗间雨,潇飒夜将深。 转对壁上灯,依微照孤衾。 抚兹凄绝候,况感迟暮心。 早起视明镜,白发应满簪。
幽人制清管,二指宣宫商。 夕响随风迥,馀悲绕山长。 危叶振欲脱,微波动还扬。 远近同一听,感余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