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意,掌握诗歌语言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结合诗句内容判断出所用的典故或诗词的手法,然后把握意象特点,最后把握作者的情感,分析其表达效果。此题要求考生对诗歌逐句进行翻译,并在每一联后都给出注释和赏析。考生在翻译时要忠于诗意,不添加任何解释性的文字;在赏析中要抓住关键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感悟。 【答案】 第一联:年岁增长,感情易变,所以写诗容易动情
菩萨蛮 像床簟展湘纹竹。酥胸微露痕如玉。帘幕下银钩。语低娇欲流。 隋宫千万户。独许论情素。转眼觉春空。高楼明月中。 注释:象床簟(diàn)展开,湘纹竹,指细竹。酥胸:即乳胸。湘纹竹:湘妃竹。湘妃竹是湖南省的特产,又称湘妃竹、斑竹,有“潇湘八景之一”。湘妃竹因竹子上生长着类似花纹而得名。 湘纹竹:湘妃竹,湖南特有的一种植物,因其花纹美丽而闻名。 酥胸微露痕如玉:酥胸,即乳房;微露,即略微露出
《采桑子·和阳春集五首》是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巳的作品。冯延巳,字正中,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南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在五代十国时期享有较高的声誉,其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冯延巳的词作多描绘细腻的情感和生活场景,如这首《采桑子》所展现的,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碧城只在阑干曲”一句,用“碧城”这一意象,暗示着一种幽静而遥远的美,同时“阑干曲”则表达了一种曲折、回旋的美感
菩萨蛮 金猊宝盖喷香雾。花间燕子来还去。软款踏瑶阶。残红沾绣鞋。 去年今日见。压鬓花枝颤。欢会本来难。因春长自怜。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杨柳”等。此调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两平韵一叠韵。上下片第一、三两句押韵,第四、六句押韵,末两句同韵,共二十句,分上下两阕。 金猊:铜制的狻猊形香炉。香炉是古代用来熏焚香料以驱邪避秽的器物。 喷香雾:喷出阵阵烟雾。 花间
【注释】 苎萝村:在今浙江诸暨,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采药。西家女:指西施。姑苏台:吴地古迹,在今苏州市西南。欢语:欢声笑语。罗绮:华丽的丝织品。生光:发光彩。泾水香:指荷花的香气,取自《楚辞·招魂》:“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越来:指吴国军队到来。好事:指美好的事物。都成梦:一切都成了空幻。飞燕舞轻盈:指赵飞燕在汉宫跳舞轻盈。千秋同此情:意思是说无论千年之后还是眼前
【注释】 1. 喜朝天:指海棠花盛开。朝天,本指天子,这里借指皇帝,因唐玄宗曾自号“开元圣主”,故云。 2. 苏渊雷:即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寓舍:寄居之处。此指作者住所。 3. 邀同茗赏:邀请作者一同品茶欣赏。 4. 晁无咎:宋代文学家、书法家晁补之,字以道,号归来子、东山居士。秦宅:即晁补之的住宅。 5. 海棠三株:指苏轼在杭州所住之地附近的三株海棠树。 6. 好花半凋蘦:指海棠花已开到一半
【注释】 黯澹:暗淡。三二月:三四五六月。陌头:路边。罗衣:指女子穿的罗制衣裳。经年:经过一年。绾:系结。 【赏析】 《忆江南·和阳春》是一首闺怨词,抒发了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深情怀念。此词先写景,后叙事,最后抒情,全词情致缠绵悱恻,委婉动人。 上片起首两句写景,“三二月”即春夏之交,正是花繁叶茂、莺歌燕舞的季节。“正是去年”句意谓送别之时正是春天最美好的季节,而此时却与爱人分离,令人伤感
【注释】 和阳春集:指《阳春白雪》集。五首:指作者和友人的作品。 十二阑东:十二阑,栏杆名。阑是栏杆,东是方向,这里泛指栏杆的西边。 惺忪(xīng sōng)语:迷蒙的样子。 拌尽娇慵:把娇美慵懒都揉进酒里。 却道花间日未中:又说起花开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了。却:反,又;下同。 【译文】 一春来心情寥落没有一点好想法,恨雨愁风,十二阑东。芳草如茵衬着地上落红。 不梳云鬓惺忪迷蒙地说话
采桑子 · 和阳春集五首 烟条露叶垂杨柳,独殿群芳。风物凄凉。聊与离人续断肠。 阿娇自称藏金屋,贵宠无双。别许斟量。绣槛名花似洛阳。 注释: - 烟条露叶:烟雾缭绕的枝条上挂着露水,绿叶如翠玉般晶莹剔透。 - 垂杨柳:杨柳垂下的枝条轻轻摇曳。 - 独殿群芳:独自站在所有花朵之中,显得尤为出众。 - 风物凄凉:周围的景物都显得凄凉而萧瑟,让人心生伤感。 - 离人:离别之人,这里指的是作者自己。
【注释】 1. 晚瓮分泉,西畴罢饷:晚瓮(即陶罐)里盛满了泉水,西边的田地休耕了。分泉指分出一部分来供饮用。西畴指西边的田,罢饷指不再收割庄稼了。 2. 潮声蕃市春同长:潮声和春天一样长久。蕃,通“繁”,多的意思。 3. 成行末利间珠兰:成行,指成群结队地排列;末利,这里指茉莉花,因为茉莉花香气馥郁,所以叫末利;间珠兰花,指茉莉花丛中夹杂着白色的珠兰。末利和珠兰都是香花,所以末利间珠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