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寥落无佳思,恨雨愁风。十二阑东。芳草如茵衬落红。
不梳云鬓惺忪语,拌尽娇慵。睡起闻钟。却道花间日未中。

【注释】

和阳春集:指《阳春白雪》集。五首:指作者和友人的作品。

十二阑东:十二阑,栏杆名。阑是栏杆,东是方向,这里泛指栏杆的西边。

惺忪(xīng sōng)语:迷蒙的样子。

拌尽娇慵:把娇美慵懒都揉进酒里。

却道花间日未中:又说起花开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了。却:反,又;下同。

【译文】

一春来心情寥落没有一点好想法,恨雨愁风,十二阑东。芳草如茵衬着地上落红。

不梳云鬓惺忪迷蒙地说话,把娇美慵懒全都揉进酒杯中。睡醒后闻钟声,却道花间日未中。

【赏析】

此词抒写春日怀人之愁,以“十二阑东”起兴,写春色已老,无复旧观,借以自喻。上片写春景之衰残而感时令不与自己合拍。“不梳云鬓”二句,写女子对镜梳妆,因愁思而无心梳理头发,且说慵困倦意。下片写听钟声,悟到花事已尽,天光渐晚,暗示自己怀人之情已久。

全词语言明白晓畅,情致深长。开头两句即点出季节特征:“一春”,总括全词。“无佳思”,即所谓“寥落”。以下六句进一步描写春日的冷落景象:恼人的风雨,使人们不得安闲,十二阑东一带更是风雨交加,芳草萋萋,红花零落。“十二阑东”本是赏心悦目的美景,而此时却成了令人生厌的背景。“芳草”,既是自然景物,又是人事上的“落红”,更暗寓着伤逝之情。

过片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女子梳妆,本来应是心情愉快、神采焕发的时刻,然而,她却感到“惺忪”,“拌尽娇慵”,这正说明她的心情十分沉重,有难以排解的抑郁。“却道”三字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花间日未中”一句,既点明地点——花间,又点明时间——日暮,表明女主人公所处之境,正是一个容易产生怀人之情的地方。

结尾两句是全词主旨所在。前句写女主人公听到报时铜壶滴答作响,猛然想起“花间日未中”,于是又想到自己的心绪也如同夕阳一样,一天天消磨下去。“却道”二字将前面所写的种种情景,一笔带过。末句化用李商隐《锦瑟》诗中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的爱情,现在想来真是值得怀念!可是在当时,这种感情已经惘然若失。“却道”二字又回到本题上来,回应题目中所写的“和阳春集”的内容。

词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春天的景色本来是美丽动人的,然而,在词人看来,它却“无佳思”;十二阑东一带本是赏心悦目的美景,然而,在词人看来,却是令人生厌的背景;芳草如茵、红花落尽的景象本是令人伤感的,然而,在词人看来,这些景象却能勾起他的怀人之情。通过对比,突出了词人怀人之情的深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