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上帝惠灵懿”,上帝恩泽广施,神灵圣明;“永此仁义心”,永远保持仁爱正义的心境;“世欲互迁幻”,世间欲望相互转移,变幻无常;“虚寂湛孤襟”,心中空虚宁静,独自面对;“知识何必多,善端聊可寻”,不必求知于人,善端自然可见,可以探寻(或:不必求知于人,善源自然可见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恒彝终不灭,斯道人共为。 - “恒彝”指的是永恒不变的典范,“终不灭”意味着这个典范是永恒的;"斯道"指的是这条道理或法则;"人共为"表示人们共同遵守它。整句诗表达了对一个永恒不变、被大家共同遵循的道德或法则的赞美和推崇。 - 注释:永恒不变的典范,这就是我们共同遵循的法则。 2. 舜颜乃何人,寤寐或见之。 - “舜颜”指的是舜帝(传说中的帝王之一)的脸孔
【注释】 《感兴十七首》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组诗作品。此诗是其中的第七首,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态度和哲学思想。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所作,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 第一句“知为伤陵迟”表明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认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是最大的悲哀。 第二句“一德可终生”表达了作者对道德的追求,他认为只有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让生活长久。
解析: 1 感兴十七首(第一首) - 沉幽使心迷,多虑令志散。 - "沉幽"指的是一种深沉而隐秘的状态;"使心迷"意味着这种状态使人的内心迷失或困惑。 - "多虑"可能意味着过多地考虑问题,这会使人的意志力分散。 2. 感兴十七首(第二首) - 一乘无极舟,永离生灭绊。 - "无极"通常指无穷无尽,这里比喻生命的无限可能。 - "生灭"是佛教中对生死轮回的一种说法,指生命的变化和结束。 -
正心不可为,优游得所思。 是非有真性,何用自迟疑。 永彻安排障,长与大道期。 寂处固洞然,有感应斯随。 道心信微漠,人欲戒惟危。 大哉精一言,悠悠获我师。 注释: 1. 正心不可为:端正的心志不可以强求。 2. 优游得所思:在闲暇时思考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3. 是非有真性:事物的对错都有其真实的本质。 4. 何用自迟疑:何必犹豫不前呢? 5. 永彻安排障:永远摆脱所有的束缚和障碍。 6.
【注释】 诸葛:指诸葛亮。南阳三顾:指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表示要请他去辅佐自己治理国家。躬耕:亲自耕种田地以自给。菽(shū):豆的古称。水:指菜汤。云萝:指云雾缭绕的山岭。征:出征。定荆益:平定荆州、益州等地。师:军师。辛悲:辛酸的悲。凛凛英风逝:形容英勇气概消逝了。悠悠:遥远。 【译文】 诸葛亮大名远扬,雄心壮志仍然可知。 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才见到他,天下风云都在他掌握之中。
【注释】 沌然者愚蒙:沌然,无知貌。愚蒙,愚昧无知貌。 任性时能通:随遇而安,无所不能。 是非竟多岐:世上的是非往往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吾以反吾躬:我常常反躬自问。 心在万物外,身在万物中:心与物相融,身与万物同存。 对景思不起:面对景物,没有思考。 流形意融融:形与意融为一体,无拘无束。 持此谢宇宙:持有这种态度来感谢天地间的一切。 贤人或可同:有德行的人也许可以和我一同相处。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感兴》组诗之十七,共三首。 全诗释义: 第一首:我这颗心从远古以来就存在,百年之后我又有何追求呢? 第二首:我的品德与天生的本性相合,遵循自然的法则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三首:我追寻虚无缥缈的神仙之路,但最终却要抛弃世俗的名利,违背了人谋。 第四首:生死是自然规律,寿命长短又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第五首:坚守正道,内心始终不变,安于仁政,没有忧愁。 第六首
【注释】 自然:天然,自然而然。成德:道德、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人:人类。何:为什么。足:足够。夸:夸耀。 天性:天生的本性。思议:思考议论。乃:就是。为:成为。邪:邪恶。 一思:再一想起的意思。即:就。念妄:产生妄想。 道华:道家学说或教义。沌然:浑然,浑朴的样子。百虑:各种忧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看法。他认为,自然界的事物本来就是如此,无需人为地去修饰和改变
这首诗是《感兴十七首》中的第17首,其内容如下: 喜怒道之门,安可差讹之。 喜以乖吾好,怒以戾吾思。 至人秉元化,灵闲净素期。 众惑自流形,贞心永若斯。 静德固天衷,中和安可为。 诗句释义及关键词注释 1. 喜怒道之门,安可差讹之。 - 喜怒:指喜乐与愤怒的情绪。 - 道之门:指人生道路上的门户,比喻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 安可差讹之:意思是怎能有差错呢?强调对喜怒情绪的控制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