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鉌
熊禾的《上严廉访十首》以其深邃的历史感悟和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作者对国家治理和道德教化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第一首:大哉伊洛传,正统接洙泗。一源肇南来,九曲清日泚。百年尚无有,千载那可俟。崇台励风化,此是第一义。 - 注释:伊洛,指代伊阙和洛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发源地,象征着正统和文化传承。洙泗,即洙水与泗水,也是中国的重要河流,象征文化的源头。 - 赏析
【注释】 熙然翁:王典史的自称。 识畅度亦夷:指王典史为人通达,不固执己见。 饰政必以儒:治理政事必须用儒家的思想。 公馀:公务之余。 吟诗:作诗。 利欲胶盆中:利欲如同粘在盆里的泥土一样牢固。 三叹:多次叹息。 安得:如何能够。 公伯辈:公伯辈的人。 万宇:天下万物。 阳春:温暖和煦的春天。 【赏析】 此诗是作者赠给王典史的五首诗中的第二首。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
注释: - 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八首。 - 共惟无极翁:共是指众人,惟表示只是,无极是无穷无尽的意思,翁是老人,无极翁即指老人们。 - 混元再开辟:混元是指混沌未开的状态,再开辟则是指重新开辟出来的意思。 - 关洛与考亭:关洛指的是关中和洛阳地区,考亭则是朱熹讲学的地方,这里用来代指儒家文化。 - 杲杲行世日:杲杲是指明亮的样子,行世日即行走于世间的日子。 - 惟此五大贤
【注释】 寄赵菊东山长三首:作者与好友赵孟頫的酬赠之作。“菊东”即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又号菊东、东山等,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画家、书法家,官至御史大夫、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他是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王蒙的弟子,书法成就极高,被时誉为“一代宗师”。此诗是作者赠赵孟頫的一首七言绝句组诗,每首七句,共二十三句。其中前三首都是写赵孟頫的
注释: 填宿久旅奎:在旅途中,夜不能寐,用“填宿”形容。 芹藻:指文采。 泮宫颂:指赞美泮宫的诗歌。 乡校议:指讨论乡村学校的问题。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三山先贤祠落成的一种赞颂。 首句“填宿久旅奎”,意思是说,在旅途中,因为长时间未能休息好,以至于夜晚无法安眠,只能抱着枕头坐在床边发呆。这种状态,使得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三山先贤祠落成庆典充满了期待和欣喜。 接下来的句子“一朝开文治”
【注】 湖:指王典史的家乡,即今湖北武汉。 伊川:指伊皋(伊水之畔),是汉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黄老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张良、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王典史的五首诗中的第二首,表达了作者对王典史的赞赏和期望。 首句“每爱湖学规”,意思是说作者一直很喜欢湖学的规章制度。这里的“湖”指的是王典史的家乡,也暗含了王典史的家乡在湖北武汉的意思。 次句“明经必治事”
【注释】 采:采摘,指采药。泮水:古水名,在鲁地,今山东曲阜附近。芹:芹菜。 望鲁:思念鲁国。 彼黍(shǔ):指陈年的黍子,这里借指陈年的粮食。车辚辚:形容陈粮的响声。 馀泽:犹余恩泽。孟孙氏:指鲁国大夫孟孙豹。管、商:指管仲、商鞅,两人都是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何足论:不值得一提。 新畬(xu,音修):新耕过的田。陈根:已经枯死的树根。丰芑(qǐ,音起):茂盛的庄稼。 【赏析】
注释:我常常听说老师说过,六官缺少制度。 户礼与刑兵,上法天时四。 意思是说,户部、礼部、刑部和兵部这四个部门的官员,他们分别负责管理国家的各个方面。 丞曹象阴阳,右左各分治。 意思是说,他们的官职名称就像天地一样,有阳的一面也有阴的一面,分别掌管国家的左右两方。 斯言扩前闻,大小岂殊致。 意思是说,这些话扩大了我的见闻,使我明白了国家的大小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赏析
【解析】 此诗是杜甫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感慨。第一、二句,点出“教法”与“学政”两个不同方面。第三句写“簿书吏”与“占毕儒”,指出他们各走各的道,不能互相帮助。第四句说,由于“教法”与“学政”不相容,所以世道就不好,应该吁叹。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时政的不满和忧虑之情。 【答案】 自从大道裂,教法日益殊:自从国家大政方针分裂以来,教法也日趋不同了。 文学与政事,往往成两途
诗句:上严廉访十首 译文:七闽天南陬,实惟文明方。风气一以开,文治何其昌。我思常公化,迪我真无疆。开端固匪易,再造伊谁当。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七闽天南陬地区文明开放的景象,表达了对当地文化繁荣的赞美。这里的“文明方”指的是该地区文化繁荣的地方,“风化”则是指当地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诗人通过描绘这个地方的文化氛围,表达了对文化繁荣的赞美和向往。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熊禾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