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下面是逐句的译文: 寄张廉访 盐税制度变得严格而贪婪,导致民众陷入困境。 茫茫大海,如同一个大坑,让无数人失去生计。 官府却从不上交百姓的贫困,也不为国家节省开支。 饥饿的人和老鼠,白天敢大声叫嚷。 但民众的困苦又有多深,你又能吃饱吗? 我希望你们能够保护那些山林中的宝藏,它们是天地间的珍宝。 官府卖盐引,也是为了赚钱,只是成本很小。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首先读懂全诗,把握其思想感情,然后结合诗句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赏析。 “仙宫郁岧峣,仰望如升天”,意思是仙人住的宫殿多么高大壮丽,抬头仰望就像要升到天上一样。诗人以仙宫喻指山之高峻,用“如升天”形容,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峰的雄伟壮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人生无羽翰,凡骨难神仙”,意思是人世间没有翅膀和羽毛,凡人的骨骼难以成为神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理解其思想情感,分析运用的手法技巧,在此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分析,注意语言组织上的连贯性。“微物岂足道,斯文颇关情”意为:微小的东西哪能值得一说呢?文人墨客很关心国家大事呀。这两句是说文人对小事不屑一顾,而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片言斧钺凛,一字华衮荣”意为:一句话就让人感到威风凛凛
【注释】 澹然:淡泊的样子。幽贞姿:幽雅的贞洁之貌。夕英菊:即菊花,因花期在晚秋,故名。九秋抄:指深秋时节。渊明:即陶渊明,东晋诗人,字元亮,曾隐居于彭泽,自号五柳先生。杜陵曲:指《杜陵叟》,为杜甫所作,内容揭露当时赋税的苛重和人民的痛苦。 【译文】 你那淡泊而贞洁的容貌,是秋天的晚菊。 你的根托着深秋的霜露,凄清肃杀。 我怀疑屈原的灵均伴,只有陶渊明独自。 采撷金灿灿的菊花
【解析】 本诗首联点明题旨,即对先贤的追思与纪念。颔联承上启下,指出“先贤祠”之落成是在先贤之后,故其为先贤所立,而先贤们是遗风余烈,乡人仰慕。颈联紧承“公议岂有情”一句,说明先贤祠之建立是为了祭祀那些先贤们的功德,并非苟且之举。尾联则进一步强调道义的不朽,功业的永垂不朽。 【答案】 (1)州牧:古代州郡长官的称呼。风化遗:指先贤们留下的美名和良好风尚。典刑:典章制度,指先贤们留下的治绩、法度。
注释: 伟哉云溪翁,兴学功百世。 - 伟大的云溪翁,兴办教育事业功在千秋。 岂求奂轮美,作事见典制。 - 难道只追求华丽的外表吗?做事应该遵守典制。 迂生吐狂愚,万一裨末议。 - 他可能过于放纵,行为怪异,万一对后世的议论有所裨益。 他时勒坚珉,洋洋可无愧。 - 将来刻石立碑,洋洋洒洒,可以毫无愧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云溪翁兴办教育事业的评价。首句"伟哉云溪翁"赞美了云溪翁的伟大功绩
【注释】 三山:今福建福州的三山。先贤祠:纪念古代学者的祠堂。平地忽突兀,敏手何神哉:平地中忽然耸立着一座山峰,是谁有如此神奇的技艺呢?蔼然色笑中,见此通济才:面带微笑,显得和蔼,可见他是一位有通情达理才华的人。入门知我心:你进入祠堂,知道我的心思。三岁犹初来:三岁时就来到这祠堂。祀典关百世,所贵重讨裁:祭祀的典礼关系到千百年的事,因此十分珍贵,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商讨。 【赏析】
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 忆昔文治初,观风有常公。 维时得欧阳,名籍上国通。 当年主宾美,至今蔼馀风。 新祠荐泉菊,还宜列同宫。 注释: 1. 忆昔文治初,观风有常公:回忆过去国家治理之初,有常公(指欧阳修)观察民情。 2. 维时得欧阳,名籍上国通:当时得到了欧阳修这样的大才子,他的名声在上国(这里指北宋朝廷)传播很广。 3. 当年主宾美,至今蔼馀风:以前作为主人和客人的双方都很美好
【注释】 ①道原出于一:指道家思想起源于一个源头。 ②秩祀:指对先贤进行祭祀的制度。 ③作俑:制造木人、陶人等殉葬品,以示其不朽。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制造的“马周像”和“牛弘像”即属此类。 ④杨雄: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史记》作者。 ⑤马融:东汉文学家。 ⑥周程:周敦颐、程颢、程颐兄弟。 【赏析】 此诗为庆贺三山先贤祠落成而作。八首诗依次写明道、文、武、宣四代对先贤之祭,以及汉、唐以来对先儒
诗句释义与翻译:武夷九曲水,流出三神山。 考亭得勉斋,壁立孔门颜。 信斋继其志,经礼赖以完。 六经复其一,百世功不刊。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先贤祠落成的感慨和敬意。首句描绘了武夷九曲水的美景,引出了三神山的传说。第二句点明了祠堂的地理位置,第三句赞美了孔子的道德风貌。第四句赞扬了后人的敬仰之情,第五句强调了经书的重要性。最后一句祝愿功绩流传百世,不朽长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