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原出于一,秩祀安有二。
作俑唐开元,损益端有俟。
杨马彼何人,周程列其次。
论议轻一时,典祀误来世。
【注释】
①道原出于一:指道家思想起源于一个源头。
②秩祀:指对先贤进行祭祀的制度。
③作俑:制造木人、陶人等殉葬品,以示其不朽。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制造的“马周像”和“牛弘像”即属此类。
④杨雄: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史记》作者。
⑤马融:东汉文学家。
⑥周程:周敦颐、程颢、程颐兄弟。
【赏析】
此诗为庆贺三山先贤祠落成而作。八首诗依次写明道、文、武、宣四代对先贤之祭,以及汉、唐以来对先儒、功臣之祭,并指出了其中的错误。
首句“道原出于一”,指出道家思想源于一个源头,这是正确的。第二句“秩祀安有二”,指出祭祀制度中不可能有二教并行的现象,也是正确的。
第三句“作俑唐开元”,指出制造木人、陶人等殉葬品,以示其不朽的行为是唐代开元时的事,也是事实,但并不正确。
第四句“损益端有俟”,指出在唐开元时期制造木人、陶人等殉葬品,以示其不朽的行为,是否妥当有待于后来的评说。这是正确的。
第五句“杨马彼何人”,指出汉杨雄、东汉班固都是儒家学者,不应列入“四渎”;第六句“周程列其次”,指出北宋周敦颐、程颢、程颐兄弟,虽不是孔孟之徒,但他们的思想与儒家相近,也不宜列入“四渎”。这两句是有道理的。
第七句“论议轻一时”,指出汉代的董仲舒、扬雄等人的学说,被当时的人轻视,这也是事实。第八句“典祀误来世”,指出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兄弟,被后人尊奉为理学的开山祖师,是不应该的,也是不正确的。
全诗以理服人,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