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幼武
诗句释义及赏析 泽国秋来夜气凉,飘零犹自未还乡。 泽国:指水边之地,通常指河流环绕的乡村或湖泊周边地区。这里的“泽国”可能是指诗人居住或曾经居住的地方,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秋来夜气凉:秋天的夜晚,气温较低,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飘零:形容漂泊不定,四处流浪,无依无靠的状态。 尚自:仍然,表示一种持续的状态,即使经历了很多变迁,内心仍然保持着某种状态或情感。 未还乡:尚未回到家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等方面分析诗意。“桃源图”是题目,应从全诗着眼。第一句写桃花源外春水悠悠,桃花盛开,世外桃源,一片欣欣向荣之景;第二句点明渔翁误入桃花源,与桃源主人相见欢畅的情景;第三句写桃花源主告诉渔翁:当年我秦朝还在时,这里还是我的领地,后来才被人们侵占了
【释义】 海石涵秋水,指的是大海的石头上积满了秋天的海水。风篁生晚凉,是指风吹着竹木,带来了清凉的感觉。孤篷初歇雨,是指孤单的船篷刚刚被雨水打湿。和月度潇湘,是说在月下渡过了洞庭湖(潇湘即指此)。 【注释】 次韵题画:这是一首题咏绘画之作,以“次韵”二字为诗篇命名,说明这是作者的应命之作。 海石涵秋水,风篁生晚凉:海石,指海边的岩石。涵秋水,指海水在岩石间流淌。篁,竹林。风篁生晚凉
【注释】 拟比、拟作;解语花:指梅花。“红儿”、“真真”都是梅的雅称。 【赏析】 《红楼梦》第六十九回有一首著名的咏白海棠诗,题为《咏白海棠》,是曹雪芹即景生情之作,其中写到:“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苔盆”即是盆中种苔藓的花盆。作者以花喻人,暗讽晴雯,而这首七绝则以拟梅来比拟晴雯。 此诗首句写梅花的绰约柔媚之态,不自胜,即不能自制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此诗是诗人泛舟游湖时作。首联写泊船碧浪湖边,天高云淡;颔联写秋风吹来菰蒋萧瑟之声,犹如新秋的凉意;颈联写明月当航,映照银汉;尾联写与沈高士饮酒作乐。整首诗描绘一幅晚秋碧波荡漾、风清露白的湖中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旅途的豁达胸襟和乐观态度。 【答案】 译文: 浮玉山边傍晚停泊着小舟,菰蒋(茭白)萧瑟如新秋般凄凉。 碧空万里书写银汉,明亮的月光一轮照耀着舵楼。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宿隐微山房: 在山中隐秘的居所过夜。“隐微”一词通常指隐居或不显著的状态,这里可能是指诗人选择在山中隐居生活。 - 二月兰舟泊上宫: 二月时,诗人乘船停靠在上宫(即皇宫)。这里的“兰舟”可能是指装饰有兰花图案的小船,而“泊”表示停泊。 - 春云不雨玉坛空: 春天的云彩并没有下雨,使得玉皇大帝的祭坛显得空旷。这里的“玉坛”是道教用语,代表高远和纯净的地方
【解析】 题干所给提示为:次杨文昭见寄韵。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题干要求,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最后“赏析”。 理解全诗内容并分析思想感情。这首诗是诗人在友人离世之后写给友人的悼念之作。前四句写与故人的离别,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后四句写自己因思念友人而失眠,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注意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首联写与故人分别
【注释】十二红:指桃花。栖禽:栖息在树上的鸟类,这里指画上描绘的鸟儿。五色毛:指画上的鸟羽毛颜色五彩斑斓。花气日初高:指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花朵散发的香气十分浓郁。江南一觉繁华梦:指春天的江南地区曾经是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后来被金人侵占,国力衰败,变得贫穷落后。繁华梦:繁荣富强的梦。满地荆榛叫百劳:指战乱后到处都是荒芜之地,到处是叫个不停的乌鸦。荆榛:指荆棘、小草等丛生的野地。叫百劳
注释: 1. 寒食节时,我乘船在江上乡村小路上漂泊,面对江风西望,心中充满了忧伤。 2. 花儿将春天的气息带回了流水中,云朵系着我的心进入了故园。 3. 我不知道是谁洒扫的坟墓,藤萝应该也会自己生长。 4. 我年老体衰,还像无家可归的人一样流浪,只应该住在鹿门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寒食节时写的感怀之作。首句写寒食节时作者在江上乡村小路乘舟漂泊的情景。次句写作者面对西风而黯然销魂
【诗词】 寄赵易窗高士庆云冈上人 【注释】 - 昨晚风雨酿造春寒,晨曦初露未干。 - 棋局必须寻找李远,拄杖还肯越过苏端。 - 翻经坐在榻上叫龙守(指龙藏寺),在《易经》上点字请鹤看。 - 临时借用飞凫拉飞锡(指飞凫山的飞锡寺),砍柴煮饭不生火尽情欢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生活情趣的诗歌。诗人通过描写早晨的风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通过描述棋局、杖藜、翻经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