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幼武
【注释】 义兵行:指义军。 萧萧风,凄凄雨:形容风雨凄凉的景象。 起程:出发。 腰刀手枪耀光辉:腰里佩着刀枪,头上戴着帽子(帽上还插着羽毛),光彩照人。 青衫白帽:指士兵的服饰,青是上衣,白是下衣。 问渠远行将何之?:你问这远征是为了什么? 官司召募征江西:官府招募百姓到江西去当兵。 妻儿父母夹道啼:妻子儿女在道边哭。 生别离:死别。不得已:被迫的。 在家出征同一死:我在家中出征也难逃一死。
注释: 次元翚见寄韵:元翚,字次公,宋代诗人,与苏轼为忘年之交。这首诗是次公写给苏轼的。通衢一倾盖,分首犹惜别:在宽阔的路口相遇,彼此拱手致意,依依不舍地告别。 况是忘年交,离绪那可说:更何况我们是忘年交,离别的心情怎么能说尽呢? 蝉鸣野外秋,雁叫沙头月:秋天,蝉声高唱,寒风中听着仿佛听到远处雁群的叫声,月光映照着沙漠。 永保松柏姿,同盟岁寒节:永远保持着松柏般的节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把握能力。做此题,首先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名篇佳作,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做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编篱曲”,这是本诗的主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此题的基本要求。 本题中,“朝御鸡犬入”“暮防豺虎穿”是说编篱可以保护家畜不受侵扰;“交加编联互相倚”,说明篱笆编织紧密,相互依靠
题阳山顾碧溪诗卷 华幼武诗歌艺术赏析 华幼武,元明间无锡人,字彦清,号栖碧,以诗名于吴中。元末隐居不仕,有《黄杨集》。其诗多抒发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隐士生活之向往。以下将通过这首诗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诗句含义、鉴赏其艺术特色,并结合作者背景,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诗句翻译 闻说山中顾隐君,幽居不与俗人群。 爱看舞鹤护苍藓,净扫落花留白云。 李愿已刊《盘谷序》,稚圭休拟北山文。
雾縠云绡淡淡妆,微风吹散郁金香 临风一片伤春意,欲向何人诉断肠。 诗句释义 - 雾縠云绡:形容女子的装束轻薄透明如同云雾和薄纱一般,给人一种朦胧而优雅的感觉。 - 淡淡妆:暗示妆容清淡而不张扬,更注重内在的自然美。 - 微风吹散:描述轻柔的微风拂过,使得原本精致的妆容逐渐消散,增添了一丝动态的美。 - 郁金香:这里可能指代的是某种花,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希望。 - 临风一片
``` 春日偶成二首 船头细雨湿渔蓑,船尾桃花漾碧波。 借问东君知得否,江南春色已无多。 注释:春天的景色,船头被细雨打湿了鱼网和渔船,而船尾却有盛开的桃花在碧绿的波浪中摇曳。我忍不住询问春风,是否知道江南的春天已经不多了。这里的“东君”是指春风,春风能带来生机和活力。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出游时所见之景,以及他由此引发的感慨之情。诗的前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雁南飞 雁南飞,飞不住。暮暮朝朝不稳栖,飞向水穷山尽处。 水穷山尽天南头,年来有客离家愁。天空无云明月夜,千里万里清光流。 家园零落秋风遍,人闻雁声泪如线。雁兮雁兮可奈何,稻粱多处多网罗。 译文: 大雁向南飞翔,但飞得总是不够高远。每天傍晚和每天清晨都不安定地栖息,总是飞到水尽山穷的地方。 水尽山穷的天涯尽头,每年这个时候都有游子离家愁思。晴朗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明亮的月光映照千里万里
春日偶成二首 风和日丽春光好 城头杨柳绿如云 城下官河水拍春 一片江山元不改 画船都是异乡人 注释: 1. 春日偶成:春天偶然写成的作品。 2. 城头杨柳绿如云:城墙上杨柳的绿叶如同天上的白云般密集。 3. 城下官河水拍春:官河在城墙下潺潺流淌,带来春天的气息。 4. 一片江山元不改:整个国家依然没有改变。 5. 画船都是异乡人:画船上的人都来自远方,是异乡人。 赏析:
诗句释义 1 秋云无影树无声:秋天的云彩没有形状,树也不发出声音。 2. 湛湛长江镜面平:长江的水波像镜子一样平静。 3. 远岫烟销明月上:远处的山峦在烟雾中消失,月亮爬上了天空。 4. 小亭危坐看潮生:在一个小亭子里坐着,看着潮水慢慢升起。 译文 秋日里,天边的云彩似乎消失了,树木也静止不动。清澈的长江仿佛一面明净的镜子,平静得如同没有波澜。远处的山峰在烟雾缭绕中渐渐隐去
【注释】 剩喜:很喜悦。 次韵曲林春雪:即《咏雪》之二。余按:此诗是作者为友人所和,故题作《咏雪》。曲林:曲水边的树林。黄莺:黄色的小鸟,这里指春天。催花雨:春雨,也叫做花信雨。折竹声:竹子折断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应友人之请而作的一首次韵之作。前两句写春雪,用“玉蝶”、“黄莺”两个喻体来比喻飞雪,形象生动。后两句写梦境,梦中听见了“折竹声”。全诗清新明快,富有情致。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