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
【注释】 仲氏:指妻子。 同去:一起前去。 伯兄:丈夫的哥哥,即伯父。 帝城:京城。 重来:不久再回来。 胜情:不胜离别之情。 一一帆樯:船帆上的装饰物。 双双鸥鹭:成对飞翔的鸥与鹭鸟。 到家:回到家中。 桑梓:故乡的树木。 经行:经过。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别离”为抒情线索,表达了诗人与亲人分别时的依依难舍之情。首联直抒胸臆,颔联设想重逢之期,颈联写别后情景,尾联抒发归思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及思想情感。“斯文天所赋,吾道晚初成。”意思是说:这是上天赋予的才华,我的道德修养却很晚才成熟。“闲若陶元亮,狂为祢正平。”意思是说:我像陶渊明那样清闲,就像祢衡那样放荡不羁。“登高天以旷,对月镜逾清。”“坐到晨钟发,寂寥三四声。”意思是说:登高望远心胸豁达,对着皎洁的月亮更加清明。直到听到寺院的钟声
【注释】 拿吒石:位于江西省庐山南麓的东林寺,是庐山上最著名的名胜之一。 巨石水中流:指拿吒石巨大的石体在水流中漂浮的景象。 巑岏水面浮:形容山峦峻峭,突兀挺立于水中。 端然劳砥柱:比喻拿吒石如同砥柱一样屹立不倒。 恍若隔瀛洲:意指站在拿吒石上远眺,仿佛身处遥远的瀛洲(古代神话中的仙岛)之中。 风雨波涛险:描述了拿吒石周围环境的危险与艰难。 鱼龙窟宅幽:形容拿吒石周围有像鱼龙这样的水生生物栖息。
【注释】 李杨河:即长江。 青山两岸多:指长江两岸的山峦众多。 马当峰:在湖北当阳市西北,长江北岸,为长江中游最高峰。 龙渡峡:在今湖北省宜昌县境内,长江流经此地时形成峡谷。 一拳石:指三峡的瞿塘峡口,有一块巨石突出江面,形似拳头。 奔腾万顷波:指滚滚的波涛,如万顷之广阔。 小至:冬至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三日。 击楫大风歌:指诗人乘船从三峡出发,顺流而下,面对浩荡的长江,感慨万千,于是吟咏起来。
【注释】 随驾登紫金山赐果:唐文宗时,诗人李商隐因避父讳被令不得应试进士,于是在长安闲居。文宗皇帝驾临华州,他奉诏作献颂文。当时,文宗命侍从、词臣及翰林学士等多人到郊外迎接,并赐给每人一盒水果。诗中即描写这一情景。 随驾:随同皇帝出行。 天晴:天气晴朗。 共登山:一起登上山。 中使传宣:宫中使臣传达圣旨。 玉盘:指精美的盘子。 金谷:指东晋王导的别墅,在洛阳。 石房:指道士的洞府。
【注释】清江:指长江。清江临望处,指在清江边上远望,即远眺长江边。乡山:家乡的山。玉笥:一种竹类植物。浮云:指天上的白云。金川:指金沙江。晚照:黄昏时的阳光。维舟:系着船。访旧隐:去拜访老朋友的隐居地。飞鸟倦初还:形容傍晚归巢的鸟儿已疲惫不堪。仁山:指庐山。日日闲:每天悠闲自在。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登高望远,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清江临望处
【解析】 这是一首思乡诗。诗人以“风急回征雁,舟行别故人“起兴,写自己远赴他乡的愁苦心情;接着写自己日夜思念家乡和亲人。最后以“遥念”收束全诗。此诗语言质朴,情真意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龙江侯将要出发,我恋恋于皇宫而倍加思念亲人。风急云高,回飞的鸿雁,也似乎在催促着要赶路。船已开行,告别了旧日的朋友。在望中可以知道是故乡,梦想中常常听到韶乐之声。后夜多的是思念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武英殿庆祝雨水时所作,全诗如下: 春殿微微动好风,密云将雨下长空。 鱼龙变化九天阔,草木敷荣大地同。 宫涧夜添三尺水,京华日长万花丛。 小臣剩有为霖志,一滴天瓢海宇丰。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 - 春殿:指皇帝的宫殿,象征春天和生机。 - 微微动:暗示春风拂动着宫殿,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 好风:好的气候条件,适合植物生长。 第二句: - 密云将雨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庐山风光的七言律诗。首句“扁舟过彭蠡”交代了诗人乘船经过彭蠡湖的情景,点出了此行的目的是游览风景名胜;二句“远远见匡山”交代了诗人远望庐山的所见;三句“巨石危将堕”写出了庐山上岩石高峻陡峭的景观,也暗示出诗人游赏庐山时的兴奋心情;四句“阴云去复还”写天气变化无常,云雾缭绕,为庐山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五、六两句描写庐山的壮美景色:平铺三百里,高出九霄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及写作手法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最后写出自己的感受。 “青山围一县,隐隐见人家”写景:青山环绕,绿水如带,远处的村庄若隐若现,诗人以简练之笔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乱石江边出,孤山带日斜”写景:乱石从江中突兀而起,孤山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格外秀丽;“翠添官舍柳,香泛驿楼花”“不见陶彭泽,湓城起暮鸦”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