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鸡卵的形状、结构、生长过程来说明“内外有别”的道理,同时寄寓着诗人的志向和抱负。首句点明题旨,指出鸡卵形体难分圆与方,却能将天地尽包藏。次句以喻体作比,进一步说明其道理。中间四句从不同角度具体阐述这一道理:欲知内外有别,全在中央一点黄;欲知内外有别,全在中央一点黄。第三句用“未分”表明“先有”,第四句用“已判”表明“已见”。最后两句写鸡卵孵化成雏鸡
巴丘古县周郎庙,从祀甘黄共俨然。 三国已兴吴社稷,二乔同泣汉婵娟。 漳河碧草迷宫沼,皖水青林绕墓田。 盖世英雄瑜与亮,东风赤壁忆当年。 诗句逐句释义: 1. 巴丘古县周郎庙:“巴丘”指的是今天的湖北省黄冈市,“古县”表明这个地方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周郎庙”指的是纪念周瑜的神庙,周瑜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 2. 从祀甘黄共俨然:“从祀”指的是祭祀的对象被后世的人们所供奉和纪念
章贡河边送别时,挥毫谩为写新诗。 可怜萍梗多离合,自信金兰有赠贻。 衮职尽心惭计拙,乡关入梦虑归迟。 华山秋尽应偏好,检点芳林桂树枝。 注释: - 章贡河:古代的一条河流,位于江西省赣州市。 - 挥毫:指书写或绘画。 - 萍梗:浮萍和木梗,喻指漂泊不定的人。 - 金兰:比喻亲密的朋友或深厚的友情。 - 衮职:指高位的官职。 - 计拙:认为自己的计谋不高明。 - 乡关:家乡和亲人
【注释】 鸰原:比喻家乡或故乡。 乌府:这里指御史台,即朝廷官府。刘弟子渊是刘宪之弟,所以称他为刘弟子渊。 归梦:归来的梦。 倚门愁:倚靠在门口发愁。 都城花落春犹在,远岫云寒雨半收。 都城:京城,这里泛指长安。 沧洲:水边沙洲,代指家乡。 【赏析】 送刘御史弟子渊还西昌(《全唐诗》卷二一六) 此诗写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一片深情,表达了作者希望友人早日回到家乡的美好愿望
【赏析】 《送友》是一首五古。诗写友人远行,作者赠言相勉之意。首二句点明送别之事;三、四句叙送别时的情景;五六句抒送别之情,结末两句写友人归后之情景。 诗中“又赋三休遂逸情”一句,用典自《庄子·逍遥游》,意思是说,我又一次辞官退隐(休),来满足我的闲适心情。这一句语意深长,既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逃避的无奈,又表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诗中的“夜近玉堂看月色,晓趋金阙听钟声”
【注释】 ①参政:官名,唐宋时指副宰相。闽中:福建。②任勉之:人名。③棠:棠梨树。④镇国:镇守国家。东:东南,指福建。⑤海甸:海边。⑥蓬莱宫阙:指皇宫。五云:指皇帝的仪仗和侍卫队。⑦风回:风吹过。⑧画省:指翰林院。⑩雨过青林:雨水过后的树林。荔子:荔枝。红:成熟。 【赏析】 《赠参政任勉之》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是一首送别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送侍郎出使 侍郎将命出金銮,中使传宣左右欢。 关内官曹迎使节,汉中父老识衣冠。 云开太华三峰晓,雨过黄河九曲寒。 注释:侍郎即将受命出宫,金銮殿的侍卫们欢呼迎接。关内的官员们也迎接使者的到来。汉中地区的父老乡亲们认出了使者的衣帽,都十分高兴。 云开太华三峰晓,雨过黄河九曲寒。 寄语渭川千亩竹,西风愿早报平安。 注释:太阳从太华山升起,照耀着三座山峰的山顶,云散日出,大地一片明亮
【题解】 这是一首写桂林山水的诗。作者从桂林城东七星岩一带的景色着笔,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就日门前春水生,伏波岩下钓船轻;漓江倒影山如画,榕树交柯翠夹城。诗中以“殊方异俗同熙皞”结尾,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注释】 ①就日门:即日关。古称桂州城东北门为“就日门”,此指桂林城北门。②伏波:东汉时马援曾平定交趾叛乱,因封“伏波将军”。③钓船轻:指垂钓的渔船在清澈的漓江水中摇曳浮动
【诗句解读】 1. 名在三孤第一人,乌纱白发照青春。 - “三孤”是指古代的三位高官,即尚书令、仆射、司空,是最高行政职务,位列九卿之上,是朝廷中的高级官员。此处指姚少师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极高。 - “乌纱”是古代官员的一种帽子,代表其官职。“白发”表示年纪已高。 - “照青春”意为虽年老但精神矍铄,依旧保持着旺盛的青春活力。 2. 平生诗格刘公干,晚岁风流贺季真。 -
【赏析】 《谒周瑜庙 其二》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遗迹,抒发了对周瑜的崇敬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和画意,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第一句“都督峰高玉峡山”,写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着玉峡山,只见山峰峻峭,如同一位威武的将军。这句诗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玉峡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周瑜的伟大成就。 第二句“真君楼下水湾环”,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水湾环绕在真君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