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
【赏析】 《谒周瑜庙 其二》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遗迹,抒发了对周瑜的崇敬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和画意,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第一句“都督峰高玉峡山”,写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着玉峡山,只见山峰峻峭,如同一位威武的将军。这句诗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玉峡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周瑜的伟大成就。 第二句“真君楼下水湾环”,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水湾环绕在真君楼下
【解析】 这是一首送弟赴京考试及第还乡的诗。全诗以送别为线索,从送别出发,到祝贺、回乡、再送别,层层推进,步步深化。首句点明送弟去京城应举,二句写弟得中状元,三句是弟弟受皇帝重用,四句描述弟归时的情景。“九霄日月瞻龙衮”,是说弟得中了状元,皇帝赐他龙袍。五句写弟在京城受到欢迎与宠爱,六句写弟归家后的景象。末句写弟的才情与为人,抒发诗人对弟的赞美之情。 【答案】 (1)东风擢第上瑶京
注释: 桂水东边度石桥,村民淳朴见渔樵。 在桂江的东边,有一座石桥跨越着江面,村民们过着淳朴的生活,他们可以看到渔民和樵夫忙碌的身影。 丛祠歌吹迎神女,野庙蘋蘩祀帝尧。 在附近的村庄,有一座丛祠,村民们在这里唱歌跳舞,迎接神女的到来;而在野庙里,村民们用蘋叶供奉神灵,祭祀着伟大的尧帝。 附郭有山皆积石,仙岩无路不通霄。 周边的县城里有座座山峰都堆积着石头,而仙岩则没有道路可以通行,直通云霄。
【注释】 临桂: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岩:位于临桂县的秀峰区七星公园内,为桂林山水名胜之一。 榕叶:榕树的叶子。 石溜滴馀:指山泉在石头上流淌,滴落下来的痕迹。馀,余也。物象:景物的形状。 古潭:指深不见底的水潭。层穹:层层隆起的样子。 却归:返回。 【赏析】 此诗是诗人游历桂林七星岩时所作。诗的前二句写景,“早饭行春临桂东,野花榕叶色交红”是说早上吃过早餐后
【注释】: 苍梧即事 其二:苍梧,古地名,今属广西。扶桑国,传说中日出之地。虎圈山,在梧州城西。蜑(dàn)户,泛指水族居民。罾(zēnɡ),渔网。移橛,用桩标定船舷位置。蘋(pín)婆果,一种水果。红包,包裹果实的纸袋。荔子,荔枝。九疑,山名,在今湖南宁远县境。重华,舜帝名,尧让位给他。端拱,端坐不动貌。太微垣,星官名。 【赏析】: 此诗是作者到广西游览时所作。诗人首先描绘了广西的山川景物
【诗句解读】 1. 交趾名藩百雉雄,高骈塔在古城东。 - “交趾”指的是今天的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国或地区,历史上有“蛮夷之地”的称呼;“名藩”表示这个地方是一个著名的边防重地;“百雉雄”意味着这座城池非常雄伟,像百只雉鸡一样。 - “高骈塔”指代的是古代高骈所建立的塔,这座塔位于古城的东边。 2. 弓刀选士军容肃,铙角迎风奏节同。 - “弓刀选士”描述的是选拔勇士的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还要了解诗歌的手法,如修辞、表现手法等。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古诗词的常用意象。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在北流县下古铜州游览,触景兴感
注释: 中秋 其一天上平分一半秋,千岩万壑月华流。 蟾宫有客曾攀桂,牛渚何人学泛舟。 燕赏不须徒酩酊,高歌聊复寄交游。 嫦娥肯尽来宵兴,再遣寒光照九州。 译文: 中秋(其一) 天上平分一半秋,千岩万壑月华流。 蟾宫有客曾攀桂,牛渚何人学泛舟。 燕赏不须徒酩酊,高歌聊复寄交游。 嫦娥肯尽来宵兴,再遣寒光照九州。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中秋夜晚景色和人情的诗作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分析每句诗的大意,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根据要求写出诗句的注释,最后赏析诗句。 (1) “绣水东来合郁江,古藤城郭镇南邦”,绣水是流经广西贵县的一条河,它从东面流入郁江,而郁江又发源于古藤城郭,即今藤县。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诗人用“绣水”与“郁江”相对举
【注释】苍梧城北面是系龙洲,水与南天相接日夜流淌。冰井和鳄池春天的草合拢了,火山蛟室夜晚的灯光浮动着。千家竹屋临着沙嘴,万斛江船经过石头。伏枕梦回接近霄汉,佩声还在凤凰楼上。 【赏析】此诗描绘的是岭南壮族地区一个渔村的风光,从山、海、河、江四幅画卷中,展示了这个渔村的美丽景色。诗人以“千”、“万”等数字来描写,突出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宏大的山水画之中。全诗结构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