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水东来合郁江,古藤城郭镇南邦。
山云桥渡飞虹并,江月楼空乳燕双。
晴日莺花红锦帐,春风烟树碧油幢。
吹箫唤起蛟龙舞,金鸭焚香倒玉缸。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分析每句诗的大意,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根据要求写出诗句的注释,最后赏析诗句。
(1)
“绣水东来合郁江,古藤城郭镇南邦”,绣水是流经广西贵县的一条河,它从东面流入郁江,而郁江又发源于古藤城郭,即今藤县。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诗人用“绣水”与“郁江”相对举,不仅把两地的地理特点点明,还暗含了“一脉”之意。“城郭”即城墙,指代古藤县城。这两句写景,将壮美的山川、宏伟的城郭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壮阔的境界之中,感受着山高水长、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色。同时,这两句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怀念。
(2)
“山云桥渡飞虹并,江月楼空乳燕双。”此二句写景抒情,以景传情。“山云”四字,写远望山间之云,其色白,故称“山”。“飞虹”二字,写近望江中之彩虹,其色红,故称“虹”。“飞”“并”二字形象地表现了彩虹和云彩互相映衬、交相辉映的情景。“江月”二字,写江中之月,其色青,故称“月”。《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郑玄笺:“夜未央谓夜半也。”“月”字在这里既形容了月亮的颜色,又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夜晚的到来。“楼空”二字,写楼中无人居住。“乳燕双”,则暗示楼上有人居住。“双”字,既暗示有人家居住,又暗示有人生活,同时也暗含了男女成婚的意思。这两句写景,以景传情,以景寄情。诗人通过对山、云、江、月、桥、楼、乳燕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山水风光的喜爱之情以及渴望回归家园的心情。
(3)
“晴日莺花红锦帐,春风烟树碧油幢。”前一句中的“晴日”,后一句中的“春风”,都为自然景象;“莺花”、“烟树”则是由自然景象所触发的物象;“红锦帐”和“碧油幢”则是由自然景象所激发的情感。这两句写景,以景寄情。诗人借自然景象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春色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
“吹箫唤起蛟龙舞”,此句写景,以景传情。“吹箫”二字,写乐师吹箫的动作,而“唤起蛟龙舞”则写出了乐声的效果。“蛟龙”,古人以为是一种能兴云作雾、变化无常的神兽。“舞”字写出了乐声激起人们内心激动的情绪,也写出了乐声在自然界引起的巨大反响。“吹箫唤起”四字,既是说吹箫的声音足以唤回蛟龙,又是说吹箫的声音足以唤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金鸭焚香倒玉缸”,此句写景,以景寄情。“金鸭”是古代铜制的一种熏炉,用来焚香。“玉缸”,即玉制的酒器。《太平御览》引《汉官仪》:“武帝尝于柏梁台置铜爵、承露盘……”“倒玉缸”三字写出了诗人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在品味美酒的乐趣。这两句通过描写音乐与酒的结合,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赏析】
此诗为柳州郡守李常庆自柳州贬官岭南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作者离开柳州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首先观第一联。诗人开篇就写了一个壮观的自然图景:绣水向东流入郁江,而古藤城的城郭则位于南面。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壮美的山川与雄伟的城郭并列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宏大的气势。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他家乡的美丽景色,更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这一联也暗含了一种期待与向往的情感。
第二联开始转入人物活动的场景。“桥渡飞虹”四字生动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这里的“飞虹”既指彩虹,也是诗人对家乡的美好回忆的象征。而“江月楼空乳燕双”一句则将这种美好的记忆与现实联系起来。这里的“江月”既描述了江上的景色,也暗喻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寂寞。而“乳燕双”,则暗示了楼上有人在居住。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与感情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第三联继续展开对人物活动的描述。“晴日莺花红锦帐”五字描绘了一个热闹而又充满生气的场景。这里的“晴日”与“春风”都是自然景象,但它们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莺花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而红锦帐则代表着富贵与奢华。这两句诗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与感情的结合,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第四联再次转向对人物活动的描述。“吹箫唤起蛟龙舞”五字描绘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吹箫的声音唤醒了沉睡的蛟龙。这里的“吹箫”既是实写,也是虚写,既有实际的吹箫动作,又有由此引发的想象与联想。而“玉缸倒”三字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饮酒的场景。这里的“玉缸”是盛酒的工具,而倒玉缸的动作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愉悦与畅快。这两句通过对音乐与酒的结合描写与感情的结合,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优美动人,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