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依南斗弄潺湲,太白云巢似可攀。
浮水一星天上下,步虚五老镜中间。
自从三代称全楚,看到中原无此山。
莫道彭湖希胜事,龙舟曾奏凯歌还。
{ 《庐山》是明代诗人解缙的一首七言古诗,创作于上元元年(760)。
“每依南斗弄潺湲”:这句诗描绘了庐山与天上南斗星的位置关系,南斗星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这里指代天界,暗示庐山高耸入云,与天相接。
“太白云巢似可攀”:诗人想象中的云巢可以攀登,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敬畏之情。
“浮水一星天上下”:通过“浮水”一词,将庐山的壮丽景色与天空相接,形成一幅天地合一的画面。
“步虚五老镜中间”:五老峰是庐山的重要景观之一,诗人以步虚五老的形象比喻庐山的美丽,强调其庄严神圣的氛围。
“自从三代称全楚,看到中原无此山”:这句话反映了庐山的历史地位,自古以来就有“全楚之胜地”的美称,而如今却已成为观赏中原风光的绝佳去处。
“莫道彭湖希胜事,龙舟曾奏凯歌还”:龙舟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活动,诗人借此表达即使彭湖(今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也有其独特的胜景,值得人们欣赏和纪念。整首诗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句翻译:
- 庐山依傍南斗星而动,如白云般缭绕其顶;
- 庐山之上,浮游的水星如星辰般闪烁,仿佛天与水的交汇处。
- 庐山如同一位仙翁,站在山峰之间,宛如传说中的仙人。
- 庐山四周云雾缭绕,恍若仙境;
- 庐山的五老峰如同五位老者守望着这片土地;
- 庐山之巅,仿佛可以触摸到天的边际。
赏析阐述:
- 此诗开篇便以诗意浓厚的语言描绘了庐山与南斗星的关系,赋予庐山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 第二句“太白云巢似可攀”更是以想象中的云巢为引,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使人感受到庐山的神秘莫测。
- “浮水一星天上下”等句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观,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最后两句则从历史的维度出发,赞颂了庐山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彰显了庐山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有山水之美又充满人文情怀的庐山形象。同时,诗中的诸多典故和历史知识也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和教育意义。